【教師文章】蔡維哲:證交所宜強化監視盤中「幌騙」下單(蘋果即時)

證交所要在2023年強化盤前交易管理,實應一鼓作氣杜絕盤中交易出現這類「幌騙」下單獲利的可能性。示意圖。資料照片

蔡維哲/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專任教授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近期公布的「資本市場藍圖」當中,有一項具體措施是要在「2023年」強化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盤前交易管理措施,希望改善台股開盤前有些許投資人大量棄單的「幌騙」(spoofing)行為,可能影響到其他投資人的開盤交易決策。

目前僅要管理盤前交易

這議題大抵可以歸屬於市場微結構領域的研究範疇,最早可能可以回溯到1999年《紐約時報》報導股票市場有此類似現象。當然最有名的案例當屬於2015年在倫敦被捕的薩勞(Sarao),他被認為是造成2010年5月6日道瓊指數在5分鐘之內暴跌600多點,市值瞬間蒸發了1兆美元的主要嫌疑人。知名投行JPMorgan也在今年9月因為在美國公債與金屬期貨市場進行這類「幌騙」交易,而被美國政府裁罰近10億美元。

我們首先當然要嘉許證交所能夠防微杜漸,從國外經驗設法強化我們股票市場的盤前交易管理,不過本文更重要的是要鼓勵證交所積極嚴查盤中可能透過程式交易進行這類「幌騙」下單行為。畢竟盤前只是投資人下單試搓,概念上比較像是比賽場外的練球時間,證交所大張旗鼓地準備要花「3年」時間來強化盤前試搓管理,似乎給人有點拿著大砲打小鳥的感覺,因此鼓勵證交所要做就一鼓作氣設法杜絕盤中交易出現這類「幌騙」下單獲利的可能性。

資本市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透過程式交易下單是日漸普及,而且每秒的下單委託數量也快速增長,對於交易所本身確實也是個艱鉅挑戰。像近期證交所的權證交易發生約1個半小時的系統異常,對外新聞稿係歸因於券商瞬間輸入大量權證委託所致(某一券商每秒委託單量達9.3萬筆,遠超過證交所權證系統最大容量10倍)。

監管短時間內大量下單

也因此證交所副總經理在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券商協調客戶每人每秒至多下單20筆,這或許只是證交所的一時權宜勸說,因為真正的關鍵應該還是要監管這些投資人在短時間內下大量委託單,是否牽涉操縱市場價格的意圖。

話說回來,根據證交所的公開說明,此次事件非常幸運地並無影響市場投資人權益,筆者也只有查到《工商時報》報導台積電當天權證報價意外暴跌。相形之下,近期東京證交所與澳洲證交所的系統異常就付出較沉重的代價。澳洲證交所執行長親自出面道歉,而東京證交所社長引咎辭職,且日本金融廳也對東京證交所及日本交易所集團下達整改命令。

簡而言之,伴隨著資本市場蓬勃發展,電子化的程式交易也給交易所帶來越來多挑戰,我們也審慎樂觀地期待證期局與證交所同心攜手,借鏡國外這些案例與其危機處理來超前部署,真正健全台灣的資本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