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甚麼是SDG漂洗?如何預防?

  編者按:愈來愈多的企業宣稱自己響應聯合國的呼籲,為全人類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出貢獻。這其中不乏確有貢獻的,但也有許多誇大其詞,甚至說一套做一套的;也有企業誤以為自己已貢獻良多,其實只是勉強沾著邊貢獻了一點點SDG。為讓本院師生對SDGs有更深認識,以下特別摘錄了Sopact顧問公司的一篇文章;有興趣多瞭解SDG漂洗問題的讀者,可進一步參考《誰在認真推動 SDGs?》一文(https://sizifig.blogspot.com/2023/07/sdgs.html)。

甚麼是SDG漂洗?
  SDG漂洗(SDG washing,亦譯漂SDG)意指企業對自己的SDGs貢獻只有模糊的敘述或虛假聲明,實際上卻沒有相對應的SDGs作為。在消費者開始重視責任消費且競爭激烈的背景之下,有些公司會藉由SDG漂洗營造永續領域領導者的地位,誤導消費者做出不符合他們預期效益的消費行為。

如何辨識SDG漂洗的存在?
  我們可以藉由以下方法辨識是否有SDG漂洗行為的存在:
1.查詢公司和其主張:在購買前花時間去搜尋該公司在網站及媒體上的資訊和永續宣言。
2.尋找可驗證的證據:閱讀報告書、盤查報告或者是其他相關可以證明他們對於SDGs貢獻的文件。
3.檢查獨立驗證:有些獨立機構會查證企業的永續行動,推出如:LEED、公平貿易等驗證,可用以確保公司致力於永續發展。
4.評估公司整體的永續策略:除觀察公司在行銷面的永續策略外,公司整體永續策略,如:供應鏈管理、廢棄物減量及社區參與等方面的實際作為也需納入我們評估的一環。

防止SDG漂洗的重點在於細項目標
  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策略中,共有17個目標(goals)、169個細項目標(targets;或譯具體目標)和231個指標(indicators)[1]。 首先需釐清影響指標和成果的細項目標的不同。細項目標指出實際發生變化的地方,而指標則有助於追蹤、衡量與監測整個改變過程。
  舉例來說,貧窮議題包含微薄薪水及失業等問題。假設我是一名校長,在對SDG1消除貧窮、SDG4優質教育的報告中提及:藉由教育學生和工作相關的技能以減少貧窮,隨著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持續發揮影響力。但實際上,學生人數並非成果指標,如果學生畢業後找到的工作沒有尊嚴、公正待遇及良好的薪水,我就沒有達到目標。最終我的成果應與細項目標1.2 (Target 1.2)對應:根據自己國家所採的定義減少國內的貧窮人口比例。

公司行動
  傳統的公司社會責任報告書多藉敘述花多少錢或者動員人數參與基金會、慈善、員工志願行動等活動完成。然而SDGs要求公司將關鍵業務聚焦在永續議題上,以結果為導向進行影響力衡量,需要在活動前設立基準點,並衡量影響的持續性。
  許多公司經常從他們現有活動中找出若干項目跟SDGs配對,進而產出SDG報告。這種配對不難,尤其是公司治理範疇的議題本就包括了性別平等、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等,這些都可輕易與SDG5和SDG8配對。但我們需要的,是公司利用其原來的本業優勢去推展永續發展,而非僅僅完成一項了無新意、不需怎麼努力的對應習題(mapping exercise)。此外,SDGs是自下而上的運動,企業應致力於該地區需要的SDGs,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

衡量並管理影響力
  在追求永續的企業裡,愈來愈多企業領袖體認到他們必須產生真正的影響,並進一步衡量與管理影響。在試圖發揮影響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將經營策略和SDG細項目標對齊,並根據細項目標規劃、追蹤他們的成果。公司亦能藉由與專家,如:聯合國子組織、NGO、相關組織或智庫合作,推動計畫,使其SDG成果更有效、具可信度及影響力。另外,解決SDG漂洗最好的方法是透明的數據,因此也應運用現有數據,建立使公司課責(accountable)的機制。

結論
  對消費者來說,判斷企業是否致力於永續發展非常重要,他們可以通過辨識SDGs漂洗的方法讓他們的採買決策產生正面影響。同時,公司也有責任以合乎倫理和透明的方式行銷和推動永續。

[1] 原文寫作232個指標,有誤。正確數目是231,見https://unstats.un.org/sdgs/indicators/indicators-list/

原文:Sheth, H. (2020, February 10). SDG washing: What it is & how to avoid it. https://www.sopact.com/perspectives/sdg-washing
摘譯:陳律蓉∕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財管系四年級
校閱:林新沛∕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永續與社會責任辦公室 主任
Sopact是一家為企業服務的影響評估的顧問公司,Hetal Sheth是該公司的工作團隊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