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角落】111-1學期第六場講座-「Problems with Modern Science 現代科學的問題」

管院國際交流暨認證辦公室於11月16日辦理本學期第六場英語學習角落講座—「Problems with Modern Science 現代科學的問題」,邀請擔任過ELTA(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sistant)教育部英語教學人才計畫的講師白驪天(Ari Blenkitni),帶領同學一同用英語探討國際及社會時事。本週的主題是現代科學的問題,包括一些科學及科技給人帶來的問題。

講師Ari首先從定義當日的主題著手:「什麼是科學?」有同學嘗試以英語解釋這個對她來說並非本科會用到的名詞,她覺得科學是一群優秀的人才致力為人類生活便利作出的貢獻,因為她對科學只是略懂皮毛,對科學家非常尊重;有同學指出科學是人類用來解釋世界運作原理的語言,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範疇。談到科學跟科技的差別,同學們普遍認為科技是著重於將科學原則融入到日常生活可用的技術上,是與人類生活更有直接相關的概念。

講師Ari 向同學分享科學概況

接著Ari分享了一些關於美國管理階層,預測科技在未來對管理的影響,大部分的主管都認為人工智能、雲端及大數據等科技,會在未來3到5年內成為管理公司的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亦漸漸使用更多上述的科技。同學們認為這些科技對生活有好有壞,部分同學認為科技使人們越來越疏離,他跟朋友聚餐時,大部分人有一半時間都在滑手機,失去相聚交流的深度;另一部分同學則認為科技使人們生活更便捷,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地圖、即時設定最佳路線,打開一個程式就可看到附近一帶的餐廳和菜單,節省許多時間成本。

同學積極回應問題
同學嘗試解釋科學與科技的分別

按照現在的科技發展狀況,Ari與同學探討20年後的世界會有何改變,同學們發揮想像力回應,有人認為到時人們會更少出門,因為什麼東西都可輕易地運送到每家每戶,減少外出購物的需要;而各式的工作亦會更有效率,因為一切都可經人工智能計算後得出最佳結果,但這也衍伸出對人類的威脅,人工智能或許會發展出獨立於人類的自我意識。

同學想像20年後世界的模樣

經過這節課堂的討論,同學們以英語表達自己對科學及科技的想像,使用到更多日常生活未必常用的概念和詞彙,如Egotistical自我本位的,Consensus共識等,有助於他們以英文討論一些關於科學及科技的資訊和議題,進一步探索人類與科學及科技的關係。

同學以英文表達自己對科學的想像

想了解更多講座資訊,歡迎來信詢問-管院英語學習角落專用信箱: engc@cm.nsysu.edu.tw

(社會系 徐考澧 撰稿/ 管院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