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明談「研判性思考能力」的訓練與評量

我們常說,當前台灣教育所教給學生的就只剩下了背!背!背!誰的記憶力強,誰就考高分。強調「記憶」的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只會死讀書,思考分析能力卻是嚴重不足。因此,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導入「研判性思考能力」,似乎正是一劑能對症下藥的方子。

中山管理學院在3月19日(三)中午,特地邀請彭森明教授針對「研判性思考能力」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彭森明教授早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長為教育統計、測驗、評量與研究。曾任職於美國聯邦教育部國家教育統計中心二十多年的彭教授,主持過全國性高中學生長期追蹤研究計畫、全國性教育資料分析研習班、國際教育比較研究、以及擔任高等教育部門主任,負責高等教育研究及資料系統之規劃與設計。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榮譽研究講座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以及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諮詢顧問。

彭教授認為,所謂「研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就是一種能夠針對某項議題,運用高層次思維方法與技能,進行客觀、明智、嚴謹與全盤性的辯證與推論,做出在現實情境中適當可行的結論或實際行動,並以最有效方式表達思考結果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具備「研判性思考能力」,不但能增進其聽、說、讀、寫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加強新、舊知識的連結,增強記憶、引伸與聯想,以提升學習成效與品質。

當然,如何有效地在教育體系中導入「研判性思考能力」是最為關鍵的議題。彭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教育單位一定要能深切地體認到訓練「研判性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職責與價值。而在實際推動上,學校層級必須成立督導委員會,以規劃、推展與評鑑相關教學活動,同時舉辦創作、創新設計競賽,並經常舉辦教師研習會以研討相關教學與評量方法,同時成立種子教師團隊,獎勵優良老師,並建置經驗交流平台。

在教師個人方面,要如何教?教什麼?才能夠教出具有「研判性思考能力」的學生呢?彭教授認為,可透過實例或實境來訓練學生運用各種高層次的思維技能,包括如何蒐集、分析與解釋資訊,如何評鑑與診斷論述的偏失,如何總結與組合相關資訊,如何運用資訊去發掘問題、界定問題,如何運用資訊去規劃創新或改造,如何運用資訊去做判斷、抉擇,以及採用何種方式表達思考的結果。舉例來說,可以將學生分組,要求其針對某一社會調查報告,指出其不恰當之處(如結論不當),並說明理由(如資料偏誤),並提供改善方法。

最後,彭教授也以一個親手建立金融公司的亞裔老人,如何從四個子女中決定出其退休後的接班人的案例來做示範說明,在聽眾熱烈地回應與討論中結束了本次精彩的演講。

彭明森教授談研判性思考能力,有獨到的見解。
彭明森教授談研判性思考能力,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