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應該只是權威,學習夥伴會更好 – 企管系林豪傑老師(教務通訊季刊第102期)

2018-08-27/教務通訊季刊第102期

企管系林豪傑老師

進入學術界前,已有豐富業界經驗的企管系副教授林豪傑,在課堂中結合學術理論與產業實務案例,讓教學也可以與時事接軌。除獲得許多同學的好評外,更讓他首次申請即獲得教學績優教師的肯定。

曾在業界服務多年的林老師表示,投入教職不僅是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亦希望發揮更多影響力,透過教學與輔導幫助更多優秀的年輕世代。他說,「有教無類」是自己在教學生涯中的座右銘,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潛能,都可能改變這個世界。除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學外,林老師也經常對同學進行一對一的諮商輔導,幫助同學解決生活、生涯、感情…等各層面的問題。課堂上,他也會創造機會讓同學提問、互動與交流,藉此提升同學的思考力與創造力。林老師覺得,一個老師每次踏進課堂都可能因著改變一個同學而改變這個世界。

林老師把教學分成哲學思辨、系統化知識、案例分析與實用行踐四個層次,透過相互學習與激盪,深入淺出地把艱澀理論化為可理解的語言,涵蓋「務虛」的邏輯思辨到「務實」的應用工具,讓同學們的學習更加深刻並貼近生活與實務。

「老師不應該只是專家,而是同學的Learning Partner。」林老師說,學習不應該分階級,老師當然要有專業、具備深度知識,但是也需要不斷學習;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也要跟得上時代,透過網路媒體學習並與學生拉近距離。他說,只要用哪個社交軟體能與學生溝通,他就會用哪些軟體,像是Facebook、Line、Skype、Wechat及Whatsapp等;每天,他都會收讀來自同學的大量訊息,從線下課堂的學習到線上網路的互動,從不間斷。

林老師在教學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不管班上有多少位同學,他都會記住所有人的名字與背景資料。他說,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拉近老師與學生距離的最好方式,更是幫助課堂討論的好方法。每一堂課,林老師都會要求同學繳交一頁的自我介紹PPT,透過照片、學經歷與簡單的自我介紹等,來認識每一位同學。從大學部到博士班,即便畢業多年,他常常能夠第一時間叫出同學的姓名,讓同學倍感親切。

「老師是一個被祝福的職業與志業。」透過與同學的多方互動,把對方當作學習夥伴,彼此教學相長,將可以發揮影響力來翻轉年輕世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