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角落】111-1學期第四場講座-「Religion, the Supernatural, and Life outside Earth 信仰、超自然和宇宙生命體」

管院國際交流暨認證辦公室於11月2日辦理本學期第四場英語學習角落講座—「Religion, the Supernatural, and Life outside Earth 信仰、超自然和宇宙生命體」,邀請擔任過ELTA(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sistant)教育部英語教學人才計畫的講師白驪天(Ari Blenkitni),帶領同學一同用英語探討國際及社會時事。本週的主題是信仰、超自然和宇宙生命體,內容主要圍繞一些人的信念及想像。

第四場講座主題「Religion, the Supernatural, and Life outside Earth 信仰、超自然和宇宙生命體」

你相信命運嗎?有些人相信人的命運由天注定,一切只能順應天意;有些人則相信人定勝天,命運掌握在手中。在場的同學又如何看待命運及生命的意義呢?同學們對Ari 本週準備的主題非常踴躍,接二連三地以英語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同學認為命運是由自己掌握的,生命的意義就是可以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如果意義是被他人強加上的,就會變成一種壓力;亦有同學表示命運不由自主,但仍希望追求開心、有趣的人生,但前提是不能傷害他人。

同學分享他親人迷信的事

在英國,原來有近4成的人是無神論者或沒有任何信仰,那麼信仰與迷信有什麼差別?有同學表示普遍信仰都有一個主要對象,例如:神、佛陀等等。而迷信範圍更廣泛,例如:同學分享他的漁夫爸爸在吃蒸魚時不會反轉它,否則會帶來翻船的厄運。承接同一主題,Ari 提出更深一層的問題:為何有人更虔誠?同學嘗試以英語解釋他們的見解,對一些人來說,信仰可以解釋一切,他們或許想倚靠一種力量幫助自己;在城市,由其是更年輕的一代,由於科技的發達及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日常要處理及可以選擇的活動太多,不再像以前的人會固定到教會禮拜,這影響到信眾的虔誠程度。

同學主動分享個人對信仰的生活經驗

Ari詢問同學們是否會參與宗教活動,不少有信仰的同學表示,他們會參與宗教活動的主因是從小開始家人都會帶他們去,從而養成習慣,例如:每逢週末都會去禮拜;最近正值期中考週,有同學表示會在考試前去廟宇拜拜,但這不是她主動想去,只是虔誠的家人希望她去向神明祈求保佑。後來Ari分享到一些關於在美國對於外星生物或神秘學的信眾比例,對於超自然的事物,同學均對此半信半疑,大多數人表示無法相信科學證實不到的事,但現實的現象有時在科學亦未能解釋,只能暫時抱著懷疑態度看待。

同學回應Ari問題

經過這節課堂討論,同學們主動以英語表達自己對生命及命運的想法,以及對信仰的理解及想像。在台灣,不少外國人都會希望了解在地豐富的宗教色彩及廟宇文化,同學掌握到更多日常生活未必常用的概念和詞彙,如無神論 atheism,迷信superstition 等,有助他們對外藉朋友介紹台灣風土的生活文化,甚至更深入地從宗教或相仰角度討論世界觀及生命意義。

想了解更多講座資訊,歡迎來信詢問-管院英語學習角落專用信箱: engc@cm.nsysu.edu.tw

 (社會系 徐考澧 撰稿/ 管院編修)

學生以英語分享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