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面板產業 人才、技術、市場是關鍵!(工商時報)

2016-12-05/活動訊息/工商時報/黃志方

文/楊立新博士

楊立新博士
楊立新博士

時序進入年底12月,2017的面板產業又會如何發展及成長?先看今年是難得一見的面板漲價年,漲價幅度也是台灣自2000有面板產業以來最大、最特殊的ㄧ年,連品牌大手企業也被調漲;自從2016年初的淘汰舊的世代生產線、南部地震、Sharp被合併,到下半年的市場預期心理等因素,市場熱鬧起來,持續到現在。

2017面板勝負主要是市場、技術、創新為主;可以預期的在新建陸廠10.5G、8.5G、6G於6月~10月加入投產、華映福州6G、AUO昆山6.0G也量產能及提升產品技術、泛鴻海面板與EMS整合策略II、韓國與中國看好AMOLED,日廠JDI則放慢AMOLED量產、拉高LTPS及Incell的完美化、Toppan入主凌巨策略整合;這些效應明年都是影響的顯學。

進入了技術的差異變少、玩家整併、市場成熟、台灣開始有成本優勢等的時期;外界有日、中、韓的不同威脅,台灣面板廠因為攤提減少與獲利,而出現了2016的獲利成績。台灣面板廠經營真正的贏的策略與核心能力還稱不上,才要開始:

[市場]自從2014中國的成本優勢不再,但是市場還完整;不必怕中國抄襲,韓國惡意抄襲才是我們要提防的對象。我們拉攏關鍵客戶、借殼上市、建雲端IOT平台、主動建構群架模式,就是這三年的市場自主策略,要相信最了解中國人的人就是台灣人。另外是市場+1,用企業的資源與特別優勢,進行印度、南向的評估,並且與當地重要夥伴local king合作,輕量佈局。

[技術]都是台灣比較被動的一塊,效率反而是台灣的強項;經過18年的技術自主,上游的材料、設備、元件大家同質性很相近,也都成了群架的合作模式,未來的兩三年需要結構的破壞創新、跨國技術管理、整合與彈性的Smart-Matrix體制,例如資訊更進一步的整合、個性化IOT訂製,如此才能區隔日韓,且跳脫中國的複製。

[創新策略]日本面板做了三件值得台灣參考的事,一是收斂在中國製造規模、二是善待台灣人才與供應璉、三是降低手機的營收比重,這三件戰略有很重要的內函在裡面,台廠要多參考;合併是必然之策,特別在景氣變好時,例如日商Toppon入主凌巨,Toppon跟CPT都做出高明的策略;接下來這5年MIT是美歐日共同的佈局。

[創新人才]執行力的成功在組織運作與人才結合,台灣面板廠趁此時要大舉招募整合日-中-韓的人才進來總部,更要有跨業人才進來;例如汽車產業、生醫、雲端、通路、人文科學有豐富經驗的人加入,增加企業的多元文化、異質DNA;並且從跨產業、跨文化先調整企業創新管理、激勵管理。

最後,人才、人才、人才!每個CEO都知道的口號,重視與訓練很重要,更何況少子化、喜歡服務業不做製造業的現象,已經真的波及到科技製造業了;經營者真的很辛苦,要給予肯定與掌聲;不過也真的把時間、資源放在人的公平、公開、透明上;資金已經不是稀少的資源,人才變成稀少的資源。

楊立新 博士簡歷:
現任:
華宇集團-華森電子Arima display 總經理
2015-2016亞太人才高峰會 主任委員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校友總會總會長
經歷:
日立集團-日立電子、奇美電子、晶電、威創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