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人逆襲! 陳順孝談網路公民行動

2015-12-29/中山新聞

【校園記者曹瀚文採訪報導】近年網路公民運動崛起,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與高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聯手舉辦「公共事務講座」,邀請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教授陳順孝,分享他從早期樂生反迫遷到太陽花學運的觀察,陳順孝曾參與許多台灣重要社會運動,會中他也暢談近年來網路公民行動所發揮的能量與挑戰。

中山大學公事所所長郭瑞坤說,網路已是台灣目前公民運動的重要串連場域,許多年輕學子透過網路為自己發聲。高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山大學校友同時也是現任立法委員黃昭順亦到場聆聽,期能了解年輕世代在網路世界的思維與溝通模式。

陳順孝於講座中指出,有別於以往的社會運動領袖帶領群眾上街頭抗爭,近年公民行動多以底層力量來領導整體社會改革,運用「新科技來進行一場古老的抗爭。」從北非茉莉花革命、墨西哥反毒、印度反貪污、非洲反貪婪到俄羅斯反舞弊等,皆是透過網路公民力量來剷除存在已久的沉痾。他引用經濟學家佛里曼把這群在虛擬的平台會合、沒有足夠的資源與經濟實力且在共同的目的地集結的公民,稱為「廣場人」。

陳順孝表示,從1993年交通大學發起的「便當社事件」,透過BBS進行串聯,即是台灣最早的網路公民行動的雛形。而後2007年的搶救樂生療養院事件,學生組成青年樂生聯盟,運用公民報導、Hemidemi共享平台集資二十萬登廣告等,透過群眾募資、上街遊行抗爭等,成為後來許多社會運動的操作範本; 2010年女童遭性侵反恐龍法官(白玫瑰)事件,更是台灣第一個以Facebook臉書作為運動基地。後期的12年反媒體壟斷、13年苗栗大埔拆遷事件以及14年的太陽花學運,更是完整體現了台灣網路公民行動的巨大能量。

陳順孝認為,網路讓我們看到太陽花學運號召50萬公民上街頭,然而這些破壞的力量,在未來是否夠成熟來將熱血抗爭轉化並落實主張?也是臺灣社會當前必須面對的課題。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
公共事務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