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EC「春季覺醒」青年論壇 喚醒自我實力提升的渴望

為「喚醒青年人對於提升自我軟硬實力的渴望」,AIESEC 中山分會4月25日(週六)於中山大學演藝廳舉辦「春季覺醒-Spring Awakening」論壇,旨在提供青年人藉由活動的參與頻繁地與社會接軌,拓展自身視野與建構自我價值觀,成為真正獨立思考的社會公民的機會。會場座無虛席,其中不乏來自外地、他校的青年學子。

論壇由中山大學諮職與職涯發展組組長林玉華老師擔任引言人,林玉華老師鼓勵現今的年輕人走出舒適圈,多多出國體驗異國文化、拓展視野,而申請出國交換就是一項培養國際觀的有利管道。

論壇講者則邀請到勤業眾信聯合會計事務所陳清祥總裁、「人助旅行」部落格作家張苡絃、知名背包客旅行作家Peter Su,以及AIESEC 台灣總會前任會長、台灣首位Google 實習生羅荷傑,分別從旅行與實習的主題切入,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人踏出腳步、放眼全球。

「成功不是屬於跑得快的人,而是屬於永遠在跑的人。」

擁有32年職場經驗、人稱「超人總裁」的陳清祥曾將公司成功打造為3顆星幸福企業。從基層查帳員做起到現在的職位,陳總裁鼓勵年輕人不要怕在部門間、海內外的工作轉調,反而應該更積極在其中培養人際關係、團隊合作以及學習專業知識的經驗。如同陳總裁給青年人的一句話:「成功不是屬於跑得快的人,而是屬於永遠在跑的人。」也為這段演講下了最佳註解。

勤業眾信陳清祥總裁
勤業眾信陳清祥總裁

「在生活中旅行,在旅行中生活;旅行是一種心情,生活是一種態度。」

張苡絃,從研究所開始四處旅行,她以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話:「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開啟每一段跨文化友誼。八年的旅行經驗,因為常常獲得各國朋友的協助,加上交通方式、資訊科技的進步,她將這樣深度體驗在地文化的旅行方式稱為「人助旅行」。

講者也提到無論個人、企業或國家都很重視的「國際觀」,過去常強調要增加自身的競爭力,但在這全球化的新時代,人們更著重於「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的提升,也就是「和不同文化的人做朋友的能力」。網路社群的出現,使得任何資源都能出租、分享,妥善利用這些媒介,不要只是吸取國際情勢的資訊,更要實際參與體驗,如此才能成為真正具有國際觀的人。

「人助旅行」部落格作家張苡絃
「人助旅行」部落格作家張苡絃

「當你把旅程當坐一場流浪時,你才會真正深刻感受到旅行的意義。」

下半場也以旅行主題開場,講者Peter Su是一位七年級的旅行作家,高中畢業後毅然辭掉設計師的工作,背起背包前往南非展開兩個月的公路旅行,當時告訴自己「現在能做的事,為什麼要放到未來才做?」,他也用這句話鼓勵與會者,雖然一開始會害怕,但其實在你跨出第一步的同時,就已經完成整件事最困難的50%了。

Peter也分享旅途中有趣的故事,例如被搶劫。儘管是可怕的遭遇,Peter還是鼓勵大家勇於冒險、走出舒適圈,透過旅行去發現世界之美,同時在過程中挖掘自我價值。

知名背包客旅行作家Peter Su
知名背包客旅行作家Peter Su

「你是一名國際移動人才嗎?」

於2011年取得Google印度亞太總部實習機會的羅荷傑(Roger)和現場青年學子年齡十分接近,他曾擔任AIESEC台灣區總會長,擁有明確目標,在大學四年間即出訪過14國之多。他從各國大小會議中學習領導經驗,也同時培養國際觀。Roger分享事業成功的要素分別為:Potential, Aspiration, Network,他勉勵大家要知道自己一生的目的何在,發揮最大的潛力去達成,並且在未來播下造福人群的種子。

台灣首位Google 實習生羅荷傑
台灣首位Google 實習生羅荷傑

在實習的主題中,一位是將公司打造成三星級工作環境的總裁,一位是領導經驗豐富的學生代表,藉由他們的分享讓青年的熱血與創辦人的熱情擦撞出驚人的火花。而兩位豐富的旅行經驗與人生故事更讓與會者深深的感動,激勵大家勇敢向外旅行,追求各種挑戰並從中學習成長。現場聽眾回饋,都表示感謝主辦方提供這樣一個論壇,讓自己在未來道路上的耕耘有了頭緒。

講座最後更加入工作坊活動,發放正面印有春意盎然的景色,讓與會者在背面寫下對未來自己的一段話,明信片會由主辦單位寄出,期望與會者能在收到信件時,提醒自己莫忘在論壇中得到的感動與衝擊。

主辦單位:AIESEC 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中山分會
協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