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所】運用大數據治理城市 「公事好好說」邀官學專家座談

在8月24日的節目中,由郭瑞坤教授主持,邀請本校管理學院院長黃三益、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及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一同探討如何將近年成長的大數據趨勢運用於城市治理。

「公事好好說」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與高雄廣播電台合作的廣播節目,節目中會邀請民意代表、政府主管機關、社區、企業界或公民團體代表進行對話激盪,討論公共時事議題、分享在地創新經驗。在8月24日的節目中,由郭瑞坤教授主持,邀請本校管理學院院長黃三益、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及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一同探討如何將近年成長的大數據趨勢運用於城市治理。

擅長大數據分析的黃三益表示,大數據特質有4個V,分別為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複雜性(Variety)及價值(Value),其中「價值」是最重要的部分,「大數據雖可分析大筆複雜的數據,但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更是大家所需花費心力深入探討。」黃院長亦提到,高雄市政府網站有提供許多社會型資料,包含靜態的人口、經濟、社會資料,和動態的公車、垃圾車、停車場、單車等即時資料,除了能讓市民們初步接收多元市政資訊,也能藉由如中山大學等研究團隊的數據分析,讓資料產生價值,並進一步幫助市政治理。

2018年時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即和應用數學系、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合作,利用捷運、公車的乘客數量資料,分析市民對交通的需求量,並且與1999市民專線對應其所反應的問題,如在實施上下公車皆需刷卡的初期,雖然有多數民眾抱怨下車忘記刷卡就會被鎖卡很不方便,但再透過更長期的數據來看,只有政策實施初期有較多聲量,後期即較少,顯示市民不便是因為不習慣,而非政策本身的不適用。此外,民眾對公車司機的服務態度、煞車不當也有諸多反映,透過大數據的資料分析解讀後發現,雖然每月都會收到抱怨,但對象集中在特定路線及司機,施政單位便可精確進行改善,這也是大數據資料分析可以用於有效決策的好處。

林于凱議員則以自身經驗分享,在選舉前候選人也可使用新聞熱搜關鍵字了解現在選民們所關心的議題,藉此設定與受眾需求相關的選戰議題及策略。「大數據不是冰冷的東西,而是與生活緊緊的相連,希望大數據可以讓高雄變得更好。」節目最後,三位來賓皆認為若有更多的開放式市政資料,並且讓更多的基層人員們也能參與數據分析,即可運用群眾的智慧讓高雄變得更好。

「公事好好說」廣播節目由中山公事所與高雄廣播電台聯合製播
「公事好好說」廣播節目由中山公事所與高雄廣播電台聯合製播
8月24日節目由中山公事所郭瑞坤教授(右)主持,(左起)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及中山管院院長黃三益擔任嘉賓
8月24日節目由中山公事所郭瑞坤教授(右)主持,(左起)高雄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劉俊傑、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及中山管院院長黃三益擔任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