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台有6萬5千名失語症患者嗎?這群年輕人要用科技解決語言治療師的供不應求(關鍵評論)

一群駐點在中山大學育成中心、原就讀中山大學資管研究所的畢業生,他們為改善供需失衡的語言復健環境,推出專為失語症患者打造的APP「語復佳」,讓失語症患者在沒有語言治療師在旁狀況下,也能隨時進行語言溝通練習。

駐點在中山大學育成中心的「語復佳」團隊,左至右為王任輝、車建禹、黃芷琪和侯承志。照片由團隊提供
駐點在中山大學育成中心的「語復佳」團隊,左至右為王任輝、車建禹、黃芷琪和侯承志。照片由團隊提供

2015.08.05/關鍵評論/Yuan

試想你一天會和多少人接觸?如果你和這些人接觸時連最基本的談話都無法進行、最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問出口,你會有多無助?感受又會是如何?這就是失語症患者所面臨的情況。

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共有6萬5千名失語症患者,造成原因包括腦中風,如大腦栓塞、顱內出血,其他原因則如經車禍或撞擊造成的頭部外傷、腦部腫瘤或感染等。

據台灣聽力語言學會資料,欲協助失語症者復健,須把握語言復健的黃金期,也就是發病後6個月內,其他建議還包括積極參與語言復健療程、使用手勢動作、文字書寫、字卡、圖卡,將復健技巧於日常生活中練習,以及鼓勵參與家人與朋友間的日常社交活動。

在病後6個月內,協助患者進行語言復健的語言治療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台灣每位語言治療師必須同時負擔108位患者,在如此供不應求情況下,許多失語症患者會因此錯失發病後6個月內的黃金治療期。

一群駐點在中山大學育成中心、原就讀中山大學資管研究所的畢業生,他們為改善供需失衡的語言復健環境,推出專為失語症患者打造的APP「語復佳」,讓失語症患者在沒有語言治療師在旁狀況下,也能隨時進行語言溝通練習。

團隊成員Alfred表示,這構想源自大學時的畢業專題,因師母張乃文是位音樂治療師,個案多是因中風而引發的失語症患者,而他們也在隨師母探訪病患過程,首次接觸到失語症,並思考如何利用科技來協助,因而有了開發APP的想法:「失語症需要有大量時間做練習,但患者回家後大多不大願開口,因此這款APP能夠鼓勵他們做更多的練習。」

張乃文是明尼蘇達大學音樂治療博士,在與團隊展開失語症個案測試計畫後,結果顯示失語症個案進行語言練習時,答題的平均反應時間與平均答對率皆有顯著進步,個案與他人交談時的自信也有所提升。

在起初,因團隊非醫療專業出身,花上相當多時間在了解病患的需求,Alfred說到:「當時跑了四間醫院,也多次陪伴失語症患者復健,總開發時間長達兩年。比較密切合作的是高雄榮總,題目也是由榮總治療師所制訂。」

目前,「語復佳」七月上線至今,目前已有100位患者開始使用,患者可下載由專業語言治療師所設計的練習題目,藉由系統指令,患者可以進行聽理解、命名、複頌、仿寫、閱讀等訓練,此外也能將練習結果數據儲存與分析,協助家屬了解患者的練習成果。在未來,團隊目標是希望協助兒童發展遲緩、失智症患者。

完整報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