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規定學生出國半年,體驗學習飢餓感(HBR)

國際化趨勢篇個案2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規定學生出國半年,體驗學習飢餓感

作者:謝明彧 Ming-Yu Hsieh

管理的潮流不斷改變,一所管理學院怎麼屹立不搖?答案就是不斷創新,「創新有很多方法,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國際化』,」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世哲強調。

中山管院陳世哲院長_中山大學提供

人力資源背景出身的陳世哲認為,一個人對學習的渴望,取決於對「未知世界」的飢餓感,所以學校能不能帶領大家看見台灣以外的世界,知道自己與別人的落差,繼而產生不斷學習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陳世哲說,當學生在一個全部都是台灣人的環境,和在一個能讓他們有機會和來自世界各國學生混雜一起的地方,是截然不同的。其中文化激盪,會激勵學生往外走向更大的世界,「我不期待每個學生都因此變得主動學習,但當環境成為觸媒,把學生眼界打開,才有可能改變原本的思維。」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國際化是日常:每一百人,就可看到八個國際學生

由於認為國際化是極端重要的,陳世哲帶領中山大學管院的做法,一是引進更多不同國家的外籍生,二是讓本國學生能出國至少半年。

「中山大學在國際化方面,做得可以說是全國最早,」陳世哲自信地說,目前每年到中山管院的國際學生,約有250人左右,加上81位外籍碩博士生,在中山管院目前約2,400名學生中,占比約14%;如果以國際學生只來一學期,人數對半計算,也還有約兩百人,占比也是8%。也就是每一學期,每一百人裡,就可以看到八位外籍生在中山管院走動。

「我希望把這數字往上拉高到10%,」陳世哲說,為了達成目標,過去幾年他一直勤跑海外,不斷與更多國外學校簽約,希望能讓更多外籍生來到中山。

除了把外國人拉進校園,另一方面也把台灣人送到世界。

目前,中山管院有三個學位系所學程,規定學生都必須出國半年或一年,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全英語授課的人力資源管理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GHRM, Glob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nglish MBA Program)和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IBMB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BA)。

出國,學生真的會改變嗎?陳世哲以最基本的英語能力為例,他觀察到,人管所很多學生在出國前,雖說也知道學好英語很重要,卻沒有真正的急迫感,到海外交換半年後,「整個學習動機變得完全不同,因為他們確實體會到外語需求的現實性。」

陳世哲強調,台灣這麼小,學生不該只在國內競爭,未來一定要到國際上與世界接軌,老師講一千遍一萬遍,還不如直接用環境逼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飢餓感」,這就是國際化的意義,也是創造中山管院特色的方式。

【本文轉載至《哈佛商業評論繁中版》2018/6月號第142期】:學生+課程+教師,同步深化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