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角落】11/12講座- Is war in the Asian Pacific inevitable?

管理學院英語學習角落於11月12日辦理本學期最後一場講座——「Is war in the Asian Pacific inevitable?」,邀請擔任過ELTA(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sistant)教育部英語教學人才計畫講師,同時就讀於本校政治博的學生白驪天(Ari Blenkitni),來帶領同學一同探討國際時事,藉由英語對談拓展眼界。

講座開頭率先破冰,為了讓大家踴躍進行思考與發言,講師鼓勵所有人先簡單地自我介紹,接著引導學生回想近期所發生的國際新聞,為講座拉開序幕。首先討論台灣附近島嶼的型態與分布,再帶到相關的軍事保護與國際情勢,包含人工島嶼的多寡對一個國家產生的影響、隨之獲得的資源等等。當談論到「維護國家安全,應該建立外交關係抑或增強軍事力量更為重要?」時,一部分同學站在台灣的觀點,由於國家規模小,軍事力量也不足以強大到成為威嚇他國的存在,所以相對更適合透過建立外交關係來維護國家安全;有同學則認為兩者的重要性差距不大,在與他國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需有保護本國的力量。

講座尾聲延伸到了另一個國安的議題—「核武」。此時講師拋出了問題:「整體來說,核武到底是預防戰爭,還是擴大了戰爭的傷亡與規模?」,多數人站在「核武預防了戰爭」的立場,主因是當大家意識到核武的危險,也了解到一旦隨意動用這樣的力量就會對全世界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或許就會更加小心行事。講師接著將焦點順勢轉移到各國目前的核武數量,以及對於國家應該增加或減少核武的主題進行探討——核武攻擊範圍過大,因此各國的相對地理位置與周遭國家的軍事情形都深深影響著彼此的安危,牽一髮動全身,沒有人能夠真正地置身事外。

整個講座過程持續以問答的方式進行,讓參與者有更多互動與腦力激盪的機會,藉由彼此想法的碰撞多方思考,也讓所有人感受到關注時事的重要性;這些資訊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期待同學們在接收資訊的同時去探究原因、進行反思,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事件,甚至對自己的想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才能夠跳脫舒適圈,有所成長與突破。

(企管系 張雅晴 撰稿/ 管院編修)

講師以互動方式探討主題
同學勇於表達自己想法
講師有耐心地引導同學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