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教授到高中開課,提前布局選才(高教創新)

2020-05-16

多元(Diverse)、創新(Novel)、冒險(Adventurous)。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將這三個DNA列為中山的治校目標,為了找到符合這些特質的人才,中山大學加入大學招生專業化的行列,至今全校7學院22系都已投入這項選才革新工程。

依據去(107)年中山大學釋出的各管道招生名額中,個人申請占了五成五是最大宗。隨著108課綱變革,大學老師要審查的備審資料只會越來越多,有證照、競賽、課程等,需要建構一套系統化流程,和書面審查的SOP,才能讓選才具有公信力。

與其讓一群大學老師關在會議裡開會,中山大學選擇走進高中,了解高中端的課程變化。副教務長林伯樵說,他們曾赴鄰近高中,看新課綱的「探究與實作」課程如何教,也邀請學習歷程資料庫的建置單位來校演講,了解學生如何上傳修課成果、多元表現等資料。

一連串的實地考察,意外串起更多大學端與高中端的教學合作。高雄地區去年共5所高中師生,來中山大學運用6間實驗室進行實作課程。

教授進高中授課、播種

中山大學多系老師也自發性投入高中教學,運用108課綱多出來的「彈性學習時間」,入校開設輔導特色課程。老師從中認識高中課堂變革,也讓高中生對大學的想像轉化為具體,促進雙贏。

例如,劇場藝術系到中山大學附中開設表演藝術課程;哲學所到高雄女中開設哲學概論;物理系到高師大附中介紹手機內的電子世界;財管系到高師大附中指導數學如何應用於財務管理;生科系到高雄女中開設大學普通生物初探。

林伯樵感動地說,這些老師都是自發性的參與,且教高中生和教大學生不一樣,無論教材或教學用語都要大幅度調整,「講得太艱澀,只會把學生嚇跑。」他們相信,進入高中課堂講的每句話都是希望,都可能為中山大學的選才埋下好的種子。

一年收23位經濟弱勢生

照顧弱勢生也是中山大學推動大學招生專業化的重要一環。

林伯樵說,校方107學年在個人申請管道首開「西灣南星分組」,優先錄取符合經濟弱勢定義的考生,特別考量他們在相對經濟資源不足情況下,成長歷程呈現力爭上游、強烈的學習動機。如今一年收23名,入學後也提供獎助學金,讓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人才的養成不只與入門時的選才有關,為了解所選人才的發展,中山大學招生之後的一系列追蹤作業也隨之展開。他們預計分析當時錄取時成績位在前、中、後段的學生,觀察他們入學後表現如何,據此做為未來選才調整依據。

林伯樵說,選才方式變多元了,中山大學認為關注高中端的變化很重要,也將持續精進各面向的招生專業化任務,找到具備多元(Diverse)、創新(Novel)、冒險(Adventurous)三項DNA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