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評價調查--勝出兩大關鍵:品牌效應+特色化(Cheers雜誌)

2016-10/Cheers雜誌193期/林奇伯/圖片來源:廖祐瑲、黃明堂

全球景氣低迷,台灣出口不振,黑天鵝屢屢來襲。愈是充滿挑戰的年代,愈需要以知識為突圍的力量,進修學習。愈是轉型的關鍵時刻,愈讓人渴望有伴同行,相互激盪創意、鼓舞士氣,達到群雄並進之效。

在困難的年代中,做為高等教育與企業端連結最深刻的部門,台灣EMBA學界依然鬥志高昂,各校與時俱進,不斷翻新課程,滿足企業家與專業經理人在管理上的各種挑戰,讓發展至今將近20年的EMBA教育,來到嶄新的轉型時刻。

今年,最具口碑的《Cheers》雜誌「2017年3000大企業經理人EMBA評價調查」在產業轉型氛圍中進行,邀請已就讀和正在就讀的專業經理人,對各校進行評分,指陳他們的學習動機與未來計畫。排名的變動反映出政經變局下的學習新趨勢,是各大學EMBA發展的重要參考指標。

排名結構輕洗牌:冠亞軍台大、政大口碑評價稍減退,成大第3

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出現微幅洗牌,前10名依序是: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交通大學、台北科技大學、中央大學、台北大學、清華大學。

台大和政大已連續7年穩居第1、第2名,成大和台科大則較去年躍升一個名次,分居第3、第4名,顯示南台灣的EMBA已穩固了地域性優勢,獲得地方專業經理人肯定;重視實務和實作的科技大學,也不讓綜合性大學專美於前。

值得注意的是,若單從「就讀意願及推薦報考」的得票率來看,頂著名校光環的台大和政大雖仍領先各校,但兩校在「選校評價」上,政大只名列第3,台大更僅位居第5名,均落於成大和交大之後。

若進一步分析「選校評價」10項細指標,台大和政大靠的是「學校聲譽高」與「師資陣容整齊,教學能力強」支撐,反而在「主管或同事就讀後推薦」、「所處產業同業間口碑好」等口碑型細指標中,多數未能與光環等量齊觀。從這些細指標的微妙變化來看,校間差距已逐年拉近。

另外,前10名學校的地域分布平均,北、中、南部大學各有斬獲。其中,位居第3名的成功大學表現不俗,在「就讀意願及推薦報考」和「選校評價」兩項指標上,排名均佳。尤其是「選校評價」位居各校之冠,細指標「學校聲譽高」、「與產業緊密結合,具影響力」、「師資陣容整齊,教學能力強」、「課程符合需求與未來潮流」、「歷屆學生素質佳」等,也都名列前茅,排名往前有跡可循。

台科大、北科大名次往前,台北大學再下一城

今年調查結果還有兩大亮點值得留意:一,科技大學排名往前,台科大與北科大今年均往前提升一個名次,分佔第4、第7名。二,去年首度進入前10強的台北大學,今年擠下清大,前進到第9名。

台科大與北科大兩所技職往前躍升,顯示產業環境快速變遷之際,課程設計相對靈活的科大EMBA頗受青睞。以北科大為例,在招生資訊上就將「大數據實務」、「雲端運用」、「產業分析與企業優化」等新趨勢明白列出,讓學生感受到「可立即處理當下挑戰」的實用性,就讀意願自然提高。

另外,早年還在五專、二技時期,技職即為台灣培養出為數眾多、技術底子深厚的專業經理人,其中甚至有相當高的比率自行創業,成為中小企業家。這些技職校院出身的經理人基於認同感,在進修時繼續選擇母校EMBA就讀,創造穩定的口碑和生源,並不意外。

去年首度擠進Top 10的北大,今年再下一城,不管是「就讀意願及推薦報考」或「選校評價」的分數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顯見該校近年強調「從基礎課程提升學生逆勢向上潛能」的務實做法,已逐漸受到經理人好評。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今年私立大學和東部大學皆未能擠進總榜的前10名。但逢甲大學和元智大學分居第11、第12名,差距並不多,後勢可期。

地緣主導選讀意願,特色化辦學已成必然

EMBA學生利用週末時間上學,交通的可及性成為重要考量,再加上各地區產業結構不同,EMBA若能提供更在地化的學習內容、更符合工作實務需求的產業鏈上下游校友會人脈,口碑就容易傳開,經理人會優先考慮。

基於這樣的地緣特色,《Cheers》特地列出「各地區經理人最想就讀當地EMBA Top 5」排名,觀察各大學EMBA在其所屬地區的就讀意願評價。今年結果與去年排名略有不同,北中南3個地區都出現同分擠上前5名的現象,一些具在地特色的私大和技職EMBA也都浮上榜單。

其中,政大為了重新拿回昔日「商學院第一」的品牌光環,特別將EMBA分為高階經營班的「全球企業家組」、「文化創意、科技與資通創新班」、「國際金融組」、「生技醫療組」,以及「全球台商班」5個班組,傾商學院之力,讓原本就多元的科系師資進行跨領域教學,並開放跨組學分選修,走出全新道路。明年起,還將特闢「後EMBA講堂」,採類似「博士後研究」的感念,招募已畢業校友再回校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

成大則是讓多位不同專長的教授同授一門課,課前老師先討論,課堂上再和同學們深度激盪,教學相長,達到橫向和縱向效果皆佳的跨領域效果。在招生方面,也逐步走出台南市,慢慢擴大到嘉義、高雄、屏東等鄰近縣市。

中央因位居產業結構多元的大桃園地區,EMBA試圖將市內29個園區的產業特質進行跨領域融合,讓學生可以得到縱向上下游、橫向異業結盟的可能性。

景氣未明,經理人進修顧慮增

如果是從經理人個人的角度出發,他們對EMBA在2017年的發展有何期待?就讀意願如何?在今年《Cheers》的調查中,有幾個關鍵的發現值得參考。

調查結果顯示,經理人就讀EMBA的意願大幅滑落,未來3年內沒有計畫就讀EMBA者從去年的48.20%驟升到今年的72.83%;未來3年有考慮就讀者也從去年的27.10%降到今年的6.67%;已就讀者(就讀中或已畢業)則變動較不大,今年有20.50%。

究其原因,讓經理人缺乏進修動機的前3大因素,則分別為「工作時間無法安排」、「學費過高」、「對工作或經營幫助有限」。其中,「對工作或經營幫助有限」從去年的29.32%提高到今年的32.85%,應與景氣低迷、經理人進修更重視能及時解決當下課題有關。而台灣EMBA課程變動都要事先報請教育部核准,若學校未能在既有授課上做出調整,並有效宣傳,經理人難免會有EMBA學習緩不濟急的印象。

至於依然選讀EMBA者,從學習動機來看,「建立人脈」、「學習不同領域的運作與新發展」、「突破職涯瓶頸」、「解決經營管理問題」為主要誘因,與去年相差不多。

另外,已就讀或正在就讀的經理人,認為EMBA在「建立人脈」、「學習不同領域的運作與新發展」、「突破職涯瓶頸」、「解決經營管理問題」等效益上,讓他們獲得幫助。其中,有66.02%的人認為念完EMBA後,在升遷、加薪上有幫助。

《Cheers》也針對就讀後滿意度進行調查,高達83.07%「正在EMBA就讀中或已畢業者」認為,如果可以重新決策一次,他們會選擇同樣的學校學程就讀,只有16.93%的人不會選擇相同學校。

而過來人認為EMBA課程與他們事先預期落差最大的部份是什麼?前3大因素為「產學互動、企業參訪設計」、「課程規劃」、「師資和授課品質」。和過去幾年相較,顯示學生期待課程能更具實務性、實用性。

另外,受企業經營挑戰急迫感影響,對EMBA的所有課程都很滿意者,也從去年的43.92%下降到今年的34.91%,將近1成。

南向正熱、境外班夯,新加坡為亞太最佳進修地點

政府力推南向政策,台灣企業積極進行「亞洲盃」海外布局,經理人派駐海外機會增多,東南亞台商也有進修需求。近年來各大學EMBA積極設立「境外班」或「跨境雙聯學位」,有意願就讀的經理人也呈現微幅攀升的趨勢。調查顯示,表示會選讀境外班的經理人從去年的9.89%提升到今年的12.46%。

而境外班吸引經理人就讀的原因,則集中在「可以建立跨國人脈」、「有國際觀」、「可以開拓視野」等面向上。

北科大EMBA執行長耿慶瑞表示,北科大早看準這個趨勢,從2013年起,逐年設立泰國、中國東莞、中國上海等3個境外班。其中,泰國班反應極佳,校方特別成立校級泰國辦公室,EMBA校友會「寰騰匯」也匯聚各地學生,每年進行個案競賽,拉大交流效果,回應學生對於建立跨國人脈、國際觀、開拓視野等需求。

另外,看準台灣經理人對國際化學習環境的嚮往,近年來亞洲國家知名大學或歐美大學在亞洲國家設立分校的EMBA學程,紛紛瞄準台灣進行招生。世界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3年前遠赴新加坡就讀EMBA,今年終於畢業取得學位,亦引起社會熱議。

在此氛圍下,《Cheers》的調查顯示,近4成的台灣經理人有意願就讀國外大學EMBA學程。進一步分析原因,經理人是基於「有國際觀」、「可以建立多國人脈」、「可以開拓視野」、「有助於轉進跨國企業」、「學位有吸引力」等因素而有意願就讀。

至於,經理人心目中最佳的亞洲國家知名大學或歐美大學分校EMBA就讀地點,第1名為新加坡,接下來依序是台灣、上海、東京、香港。顯見亞太新興市場轉向東南亞,加上政府不斷宣傳南向政策,嗅覺敏銳的經理人對位於東南亞核心區域的新加坡也心生嚮往。

另外,幾年前因中國崛起,台灣與中國大學(排名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前100名)合作的EMBA雙聯學位紅極一時,許多經理人喜歡「一箭雙鵰」的高效率學習與文憑取得。但在今年的調查中,兩岸雙聯學位有微幅退燒的傾向,有意願者為49.61%,低於去年的53.03%。

不影響工作前提下,過半企業對進修不置可否

挑戰愈多,經理人的知識愈需要日新月異,EMBA學生多希望藉由在職進修,在職場突圍。當前環境下,企業對於經理人就讀EMBA所抱持的態度如何?

調查顯示,有28.91%的經理人認為與3年前相較,公司對於EMBA進修是鼓勵的,且對公司有幫助;認為不鼓勵的只有6.58%。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多數企業仍讓經理受訪者覺得對於個人進修一事不置可否,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公司態度「普通,前提是不影響工作」。

最後,綜合《Cheers》今年的調查,可看出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台灣各校EMBA正試圖以特色化、課程設計貼近學生需求、與地域產業結合、正視學生渴望認識東南亞新興市場等新作為,在漸趨飽和的市場中走出一番新氣候。

專業經理人的精進,是產業扭轉變局的關鍵,未來《Cheers》將持續關注EMBA發展,扮演產學兩端的溝通橋梁,讓教學更貼近需求,也讓經理人在選擇學校時,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