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政策不難 改變民眾認知才是公共倡議的終極目標

彭渰雯老師曾帶領學生開設「哈瑪星社區願景工作坊」,後與社區團體結成「哈瑪星願景聯盟」,並規劃執行過「哈瑪星交通問題公聽會」、「822白風箏行動」、「哈瑪星鐵道園區發展願景論壇」等與哈瑪星社區迫切相關的活動,間接促成了「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選在哈瑪星舉辦。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是臺灣第一所公共事務管理領域的研究所,其強調跨域整合如環境管理、都會發展、社區營造、地區發展、公民社會及第三部門管理等,培育學生成為多元社會下政府、企業與地方發展所需的公共事務管理人才。其中,所上彭渰雯老師涉略領域涵蓋性別研究、公民參與、後實證政策分析與審議、民主治理等,她的教學結合實務,曾帶領學生開設「哈瑪星社區願景工作坊」,後與社區團體結成「哈瑪星願景聯盟」,並規劃執行過「哈瑪星交通問題公聽會」、「822白風箏行動」、「哈瑪星鐵道園區發展願景論壇」等與哈瑪星社區迫切相關的活動,間接促成了「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選在哈瑪星舉辦。

中山公事所彭渰雯老師

二天工作坊到成立聯盟 帶領哈瑪星向遊覽車說NO!

回到2015年,彭渰雯說「哈瑪星社區願景工作坊」是由碩一「公共管理」課堂延伸,在服務科學學會的經費補助下,讓學生有資源實際執行一次審議式民主的公共討論。從鼓勵居民報名參與、篩選參與者(不同背景的利害關係人)、蒐集地方資料和政策、訪談地方意見領袖到製作議題手冊等,兩天的工作坊中,學生學習了引導參與者進行討論,產出與會者共識下的社區共同願景,最後擬出多項行動方案以達到前述願景。

2015年哈瑪星願景工作坊
2015年1月哈瑪星願景工作坊參與人員合影

工作坊討論出的第一項行動共識就是遊覽車禁止進入哈瑪星。由於哈瑪星位於陸客參訪西子灣的必經之路,當時每日平均250輛遊覽車進入社區,造成道路阻塞、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及行人安全的情況,加上中山大學開始限制遊覽車進入校園數量,讓遊覽車蔓延社區內臨停的亂象更為凸顯。因此彭渰雯和社區團體及部分中山大學師生緊急發起阻街抗議行動,獲得市府官員的重視和媒體大幅報導,迫使當局加速公告限制每日遊覽車數量至45輛並須事先申請,待附近的巴士轉運中心建置完成後,更是全面禁止了遊覽車進入哈瑪星社區。

2015年4月29日聯盟帶領民眾進行反對遊覽車進入社區阻街快閃,彭渰雯老師(中)為聯盟發言人
2015年3月17日哈瑪星交通問題公聽會

「這是哈瑪星願景工作坊的一點具體成就」彭渰雯謙虛的說,然而這場活動的效益沒有就此結束,成果發表會讓當地許多團體非常感動,更積極聯合成立了「哈瑪星願景聯盟」,延續審議式民主活動帶來的社區網絡與互動,更邀請彭老師擔任聯盟發言人,以其知識與號召力與聯盟一起為社區公眾議題發聲。

堅定保護文史資產 聯盟成功KEEP百年鐵道

「822白風箏行動」則與哈瑪星地區內的舊鐵道有關,從前是高雄第一個火車站的「高雄港站」建立於1908年,因經濟重心轉移、交通設施規畫等原因於2008年停用、2013年改成綠地開放的鐵道文化園區,也漸漸成為社區居民休憩中心。然而經濟部和台鐵自2011至2015年陸續為園區招商,想將此區開發為商業及住宅區。為保存這個從日治時期建立的文化資產和綠地空間,哈瑪星願景聯盟發起白風箏運動,提出「拒賣文史資產,鐵道全區保留」的訴求,人手一只白風箏,排列出「KEEP」字樣,呼籲保留史蹟的重要性,活動引起極大迴響,更獲得高雄市政府支持,保留了鐵道園區至今的樣貌。

「哈瑪星鐵道園區發展願景論壇」則為後續針對鐵道園區發展方向而辦理的活動,廣邀市政府、文史團體、社區團體和鐵道專家學者與會,討論園區在指定為「文化景觀」後的規劃構想。

822白風箏行動俯瞰照
2015年9月19日哈瑪星鐵道園區發展願景論壇

失敗中學習 深入社區、贏得信任是最重要基礎

此外,哈瑪星願景工作坊中提出的行動方案之一:「規劃行人徒步區」的執行,也間接促成哈瑪星社區被選定為「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示範區。高雄市政府當時接下了第三屆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的主辦權,要選定一個社區規劃一個月的無(排碳)車日,推廣共享、減碳的交通方式,曾諮詢願景聯盟。當時聯盟認為為了改善交通混亂、促進社區永續發展,大家應當會歡迎。但後來交通局來到社區舉辦說明會,才發現多數居民不希望配合慶典改變生活方式,甚至阻擋活動籌辦,過程中雙方協調並不順利,聯盟也受到黑函攻擊。「後來政府只好『順應民意』放寬居民的車可以進出社區,往後我們就選擇不批評也不支持的態度…」彭老師講得簡潔,言談中感受得到些許無力。

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照片截至官方臉書)
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彩繪馬路(照片截至官方臉書)

彭渰雯也提到,最近重建完工的鼓山國小,也是夾在校方、家長意見和文史團體之間的爭議案例。該校是高雄第一所日本小學校,有其歷史地標意義,原本兩層樓的日式校舍與後方武德殿、壽山呼應,更是層次鮮明的空間地景。1970年代末因颱風摧毀改建為西式四層樓建築。2015年國小重啟改建工程,許多文史工作者希望藉此機會恢復到原本的尺度紋理,也提出少子化的現代無須建到四層樓。然而校方則以保障學生受教權、增設各式專用教室為由,在家長的連署支持力挺下,堅持建造成2018年完工的四樓校舍。

鼓山國小日據時代原貌(上圖)與現貌(下圖)照片(照片截於網路)

「接連的挫折讓人心灰意冷,但也是反省學習的機會。」面對捍衛行動的失敗,彭渰雯說聯盟也回過頭思考,檢討從事公共倡議與改革,應該最先要建立與居民間的信任感,面對衝突要再放低姿態、嘗試更多溝通,這些都是之前沒有做到的。老師也說,地方團體期待知識份子的加入行使論述權,進而影響上層政策,「但改革若沒有從基層生活、文化、民眾認知等方面去影響,最後都可能變成阻力;深入社區蹲點、互相學習彼此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夫。」

以學術身分從事社會運動 強化論述影響力

婦女運動出身、參與過無數公共倡議活動,彭渰雯坦言確實對學術發展的速度有些影響,「不過當初想要任教職,就不完全是為了學術成就,是為了提升對社會議題的分析深度和影響力,更希望能培育熱衷社會參與的下一代。」老師也說,自己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就讀時的老師夏鑄九、畢恆達等教授就是她的角色典範,學術的身分讓她可以有更多彈性時間從事社會運動,也能持續進修知識,強化自己論述的力量。

彭老師研究室貼滿了公共議題活動海報

談到她的學生,彭渰雯表示,中山公事所以結合公共事務與管理為特色,強化學生對社會與公共事務之關注及參與力,培育對於公共議題具有知覺、分析、策略連結與行動能力的跨領域管理人才。學生畢業後部分走入民間團體,但仍以進入企業服務為多數。現今企業提倡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對社會的回饋,如保障勞工權益和環境永續等,「我希望我們的學生進入企業後可以不只是配合上意撰寫CSR報告書,而有機會真正促發內部改革,做社會運動的內應。」

彭老師目前身兼高雄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和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近來正積極推動辦理「全國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希望讓社區內熱心服務的女性也勇於爭取發言權和領導權,「有責有權,發揮更大影響力」。課程在五個縣市開班,將教導有心參選的女性如何準備選戰,並邀請許多民間團體幹部來與里長討論在社區層次可以做些什麼。這系列課程目前已吸引超過150位有心參選的女性報名,未來可以激盪出什麼樣的影響,值得拭目以待。

鼓山國小日據時代原貌(上圖)與現貌(下圖)照片(照片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