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小玉教壞了誰?/政府管制是萬靈丹?(yahoo)

2018-10-17/今日新聞NOWnews/許維寧

針對YouTuber小玉超商影片所造成的爭議,呼籲政府控管YouTuber影片內容,避免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言論再次浮現。然而,主管傳播通訊事務的國家通訊委員會(NCC)並沒有針對線上內容進行管制。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若對網路進行直接管制,恐將傷害民主自由的功能。

內容管制傷民主自律仍是主要方式

胡元輝說,當前的國際共識是選擇低度的企業自律,相較於直接介入,督促業者自主及第三方團體的督促,更能對網路內容的進步有所助益,同時也不傷害到民主本質。台灣也遵循著這樣的態度,否則過度的壓抑,將造成寒蟬效應,因此,僅在保護未成年孩童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要求傳播機關需委託民間團體成立第三方內容防護機構。

禁止觀看? 一起看或許會更好

不過胡元輝也認為:「小玉身為社會組成的一份子,他也必須要承擔社會公民所應負起的公共責任」,尤其YouTuber作為公眾傳播者的角色,更應該自我要求,畢竟這會影響到公眾的價值觀。但與其執著在「是不是YouTuber教壞了青少年」,倒不如檢視當前的媒體教育,如何讓青少年明白內容背後所呈現的意涵,將比純爭論對錯更具有積極性。畢竟就算沒有了小玉,難道就不會有其他類似的內容創作者出現嗎?

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教授王紹蓉亦表示,家長擔憂青少年受到網路內容影響是很正常的,但扮演陪伴者的角色或許比直接禁止更為有用。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與討論,了解孩子觀看YouTuber的理由,相互交流觀閱的感受,是更有效且治本的教育方式。

從學者的觀點來看,教壞青少年身心靈的,並非僅是小玉這類以搞笑、誇張方式拍攝影片的YouTuber,而是歸因於事件外在的因素,忽略潛藏在事件之下的社會脈絡。全然的推給媒體、YouTuber並不負責,但完全的放任網路內容,會是個妥善的處理方式嗎?

學者建議:自律、交流、媒體識讀

針對當前蓬勃發展的網路環境,胡元輝認為主管機關可朝幾個方向努力:第一、應投入更多的資源呼籲業者自律,可以仿效歐盟要求社群平台有更透明、嚴謹的內容申訴管道,同時也該主動回覆申訴進度。第二、應鼓勵讓民間的公民團體與YouTuber進行交流,可以讓YouTuber們更明白民眾的想法,獲得更多的內容素材和對他們的期許。第三、應在推動媒體識讀教育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結合其他的民間團體和機構,讓公眾可以更清楚的分辨網路內容。

透過政府與業者間的積極合作以及來自民間團體的督促,才能使台灣的網路使用環境有更美好的將來,也許有一天,社會不再探討誰教壞誰,而是共同對事件背後的潛在因素,提出更具教育意義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