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管系】連大祥:Economic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2017-06-03/財管系

中山大學財管系舉辦之玉山金融講座於6月2日邀請傑出學者蒞校演講,講者連大祥教授現任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分校的商學院首席講座教授,具有卓越學術成就,至今已在主要期刊上發表超過270篇期刊論文,根據澳洲 SIRCA 的統計資料,2001年至2005年間,在知名國際金融期刊發表文章的加權數計算,排名世界第一,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者。

講者在演講開始時用了歐洲中央銀行的研究,說明人們的語言文法結構與儲蓄行為之間是具有關聯性,講德語的家庭相較其他語系的族群來說,德語區存錢的比例高出許多。這個現象說明語言當中時態的差異性,使用「較不強調未來性」語言的人儲蓄的比例,比使用「強調未來性」語言的人高了三成,這是因為「未來」相較「現在」比較遙遠,因此比較沒有存錢的動力,這項研究結果成了講者探討語言、心理學、經濟學與行為等之間關聯的開端。

【財管系】連大祥:Economic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語言是一種溝通工具,透過語言能夠讓人們建立信任感,進而影響到經濟、金融等;此外,語言也會被用為政治控制的手段,官方語言的制定可能牽涉到國家認同或者民族認同的定位。

講者也提到語言的文法結構對人的影響,可以區分為三種不同的差異1. 是否有現在、過去、未來式時態的存在。2. 語言當中是否有雄雌性的區別。3. 主詞在句子之首或者後面的差別。第一種是指語言當中未來式的強弱會影響人們的行為,根據研究顯示使用「較不強調未來性」語言會讓人更加以未來為導向,因而更多著眼於未來的事,影響存款、健康、退休金等,此外亦會影響社會企業責任,甚至是R&D的投資,簡而言之,未來式的表達對於認知和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力。

第二種是語言當中若是具有雄雌性的差異,將會影響思維,像是絕大部分歐洲語言的名詞都有分性別,因而有研究指出這樣語系的國家的社會對於男女印象會特別規範,因而造成性別歧視等。第三種主詞在前後的差異是否會對社會有影響,這類的研究較少目前也尚未有顯著的結果。

講者最後也指出,語言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思考和決策。若是講母語的人,在聽到說同樣語言的人說話的時候,會以直覺為主去思考;但是聽到外語或者自己不熟悉的語言的時候,會因為陌生而慢慢思考並詳細分析。語言其實在某種意識型態下會塑造人對事物的觀感以及行為決策。語言不僅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文化的傳播或者文明的推進,都需要語言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要提高軟實力,語言為不可或缺的條件。

【財管系】連大祥:Economic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