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中山新聞)

2016-02-03/中山新聞

【校園記者張心怡採訪報導】學習創業不能紙上談兵,走進社區從「鹽埕味覺」策展開始實踐教育。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蔡敦浩開設創意實踐課程,帶領一群來自中山各學院的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設計思考、策展美學、田野調查等專業知識,在鹽埕區忠孝國小閒置的營養午餐廚房播種,與在地社區結合的「鹽埕灶腳社會創業基地」就此落地發芽。

「來喔!來喔!扁擔豆花」,穿梭巷弄販賣豆花的小販是時光的印記,展場裡孩子小小的肩上挑著重重的扁擔,食光的堆疊濃縮在一碗豆花裡。鹽埕有著傳統文化與歷史過去,站在時間的分水嶺,鹽埕灶腳社會創業基地的平台設立,串起過去與未來,築巢孕育年輕世代勇於改變、冒險挑戰的創客精神。此次在鹽埕灶腳社會創業基地舉行的「鹽埕味覺」特展以「咖啡」、「酒吧」、「豆花」、「乞龜」與「北斗街小吃」五個在地味覺為主題發想。

其中,大、小朋友最愛駐足在展場中的鹽埕龜旁,鹽埕龜象徵「乞龜」文化,「乞龜」是元宵節的廟宇重要慶典之一,擲得最多聖筊的民眾,就能帶回「標的龜」,標的龜能保佑人在新的一年工作順利、平安健康,同時藉由分享標的龜給左鄰右舍吃,沾沾福氣。小朋友在鹽埕龜背上畫下心中的願望、大朋友則寫上祈福祝禱,讓鹽埕龜成為跨世代的感情連結。

創業是什麼?「實踐動力」加上「冒險精神」和「經驗值」就是「創業」。創業團隊,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的劉議蓬、柳筱婷、邱竑慈、石智翔與范庭鈞認為,「走出課堂,就是創業的第一步」。劉議蓬提到,要有嘗試的勇氣,去實踐目標,「完成小小的目標就能累積成功創業的基礎」。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曾景濱表示,透過創業實踐課程培養,同學不單單只有專業領域的學習,而是讓同學具備橫向領域的連接與結合,他認為,一個團隊若常以專業自居會使人鬆懈,若有橫向領域交流會讓團隊更有競爭力。

鹽埕區區長顏賜山樂見於此創業基地的成立,他表示,基地能培養學生接觸實務與自己動手做的精神,並且為人口老化的鹽埕區注入活力,特展結合鹽埕特色知名老店,激盪出創新經營模式,亦符合新世代消費習慣。學生在短時間策展,並能展現課堂所學,讓當地居民了解今昔鹽埕歷史變遷與改變,進而對土地產生更多認同感與情感連結。

創業基地幕後推手蔡敦浩教授認為,學校教育不只教會學生考試與讀書,而是透過實踐與實作教育培養會做事的學生,想法的天線要跳脫單向性思維,激發更多潛能,從被動化為主動,「實踐遠比學會創業更重要」。蔡敦浩表示,創業基地目的在於培養創業精神,「從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備這份精神」,蔡敦浩說明,創業精神在於發覺問題所在,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實作才能知道魔鬼藏在細節裡。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
穿梭鹽埕時光 創客精神打造灶腳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