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管所紀乃文老師分享—新進教師如何兼顧教學與研究

104年5月13日(週三)由管院管理學術中心舉辦的傳授教師教學研究實務經驗分享座談會,邀請稱自己為「中生代菜鳥」的人管所紀乃文老師來分享,在中山任職四年多時間,有關如何兼顧教學與研究的心路歷程以及小撇步,現場也吸引了各系所的教師一同聆聽。

開場時,引言人財管系陳妙玲老師(同時也是管理學術中心主任)表示,在中山任教四年多的紀乃文老師,曾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國立中山大學年青學者獎、特聘年青學者獎等獎項,帶所上學生比賽也屢獲佳績。紀老師無論在教學、研究和服務方面很有一套取得平衡的方法,非常值得新進教師學習,也希望這次座談會能讓新進教師藉由前人經驗,能更快適應教師任務的執行過程。

「如何兼顧教學與研究」,紀老師在講題上特別將「教學」放在「研究」前面,因為他覺得當了老師,也應該將重心放置於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而不只是個人的研究產出而已。但實際上教學的任務分量很重,確實不容易取得平衡,此時,從提升教學效益著手,不僅能減少事倍功半的費力,還能間接提供研究所需。

在教學方面,老師們會面臨開課時數調配、被要求開特定課程、指導學生論文等情況,都會影響自己時間、心力分配的安排。紀老師指出,在系所規定的前提下,將比重分配效益最大化有以下可以參考的做法:

一、若有意升等(新進教師三年後可提出),可選開通識、全英、大學部、數位學習教材認證等課程,並將每學期開課控制在10小時上下,一來最大化升等可加的分數,二來又不會有過重的備課負擔。

二、爭取開有益自己研究的課程,例如開設全英課程可以訓練自己的專業口說,也可以練習聽不同國家的口音,這會使你在國際交流場合上,更能順暢表達專業;在課堂中導入自己的研究,不但可以複習研究成果,更同時豐富上課內容;開設在職班課程,與業界學生交流,連結資源,有時也可以藉由學生收集到研究相關的樣本,甚至與學生合作研究。

三、指導學生論文,可能從中挖掘可加以改寫投稿的論文,增加研究的產量。在課堂上也適時分享自己的研究內容,吸引對相同領域有興趣的學生來找你做研究,除了教學上更能提供指導,相關議題的交流也能提供研究的養分。

紀老師補充,有時系所會要新進老師開沒有開過的課程,他建議大家可以在第一輪時「用全力」備課,並記下每堂課學生的反應,日後開課根據學生回饋做調整,大約三輪之後就對這門課的教學方式很熟悉了。最後,老師提出每天不管再累,最好都撥出30分鐘碰自己的研究,無論是閱讀相關論文、跑樣本統計等,保持和研究的連結,才不至於忙完教學後,又得花時間重新進入研究狀態。

紀乃文老師
紀乃文老師
陳妙玲老師
陳妙玲老師
現場討論
現場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