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康藝晃助理教授(資管系)

The CM Exclusive Interview – Dr. Yi-Huang K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康老師有段異於常態的求學生涯,他對於程式設計與資訊科學知識的啟蒙於高中,大學就讀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在大四時,利用所學結合實務,投資新興網路科技公司,開創自己的事業,公司主要是在發揚當時還未普及的無線網路,但因為洞悉時代的變遷,理解未來的資訊科技應用應以資料分析與管理為本,公司營運後期就將股份轉售。

隨後申請了獎學金,遠赴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就讀碩士與博士班。在匹茲堡大學資訊學院就學期間,獎學金供應因故中斷了一年,老師於是接受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工作邀請與獎學金,白天工作,晚上專心做研究,最終完成了學業。

老師於醫學中心擔任 Statistical Programmer,主要的工作是醫學與醫療保健的資料分析,從巨量的資料中發現容易導致疾病與不良藥物反應的因素、基因、與生活習慣。而老師的研究興趣主要是Temporal Data Analysis與Business Process Mining。舉例來說,某些病人買了一些藥或是接受某些治療,資料分析師可以從資料庫中發現的Process Models來預測這些病人未來多久時間內可能需要哪些治療或是產生什麼相關的疾病,而這些預測可以被應用在實務上。類似的領域像是Statistical Computing, Data Management, Massive Data Mining, 也都是老師專業的所在。

資管系 康藝晃助理教授
資管系 康藝晃助理教授

在美國留學期間,老師觀察到了國內外大學教學的差別。他覺得台灣學生的專業能力不亞於國外學生。但台灣學生習慣接受指令,容易遵循既定的軌道,導致做出來的東西沒有核心的價值與靈魂。所以老師主張引導式的教學,給學生一個大方向,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實際操作,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避免思考的僵化。另外,對於中山資管人必經的畢業專案,他提出了三點建議:1.找出專案開發的動力與誘因,而專案題目要有挑戰性: 2.衡量專案時程及?隊各成員的能力,做出有特色的成果,並學習如何管理專案; 3.別將專案成果的應用只設限於某些特定形式。

從業界到學界,老師希望自己可以像小時的偶像理察‧費曼(Richard P. Feynman)一樣,將複雜的知識以簡明易理解的方式詮釋。也希望自己的研究不會因為在學術單位就與大環境的實際需求脫節,更希望有機會能接下各種產學合作計畫。而他也以自己為例,提到資訊專業人員的角色有無限的可能,不用將自己的未來發展限制在某些領域。最後,老師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爭取任何可能的機會以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如果你的眼光放眼世界,就不用擔心沒有容身之處!」

接下來,影片中將帶我們認識更生活層面的康老師,談談他眼中的中山印象以及想對大家說的話,影片中也可以看到老師風趣的一面喔~(點擊下圖觀看)

中山管院人物專訪-康藝晃助理教授(資管系)
中山管院人物專訪-康藝晃助理教授(資管系)

文章報導:資管系/ 吳麗怡
影片報導:管院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