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公事所謝旭昇助理教授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謝旭昇助理教授,從十八歲開始踏入都市計劃的領域,一鑽研就是十多年。在成功大學完成都市計劃的學士與碩士學位後便赴日攻讀取得京都大學都市社會工學博士學位。而現在來到學術生涯的新起點中山大學,山海間優美的校園環境,同事間的互動親切踏實,才加入中山不久,西子灣的魅力,他已深切感受到。

起床後還是一樣的景色嗎?一位都計學者的日常 專訪公事所謝旭昇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謝旭昇助理教授,從十八歲開始踏入都市計劃的領域,一鑽研就是十多年。在成功大學完成都市計劃的學士與碩士學位後便赴日攻讀取得京都大學都市社會工學博士學位。在做研究的過程中,舊的想法不斷被推翻,而新的想法隨之不斷萌芽,也讓他體會到「在人生的旅途亦然。」在台南的老街、在京都的小鎮、在台北的街道,從求學到投入研究,每一個階段的人生風景都帶給他新的感思。而現在來到學術生涯的新起點中山大學,山海間優美的校園環境,同事間的互動親切踏實,才加入中山不久,西子灣的魅力,他已深切感受到。

不只是此時此地:如果你是一位都市計劃學家

「我們這個領域觸角很廣。」謝旭昇描述,都市計劃的研究範圍大如以台灣土地及周邊海域為範圍的國土計畫,小至民眾搭乘公共運輸或開車通勤的需求管理。「城市不僅是人與一幢幢建築物的冰冷總和,而是每個元素在時間與空間裡交纏,交互影響下的風景再現。」不只是人與人之間在彼此的凝視裡相映,物與人之間也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實質與非實質的交流,研究其背後的脈絡,是都市計劃領域的獨特魅力。

而作為一位都市計劃學家,學術的專業深深影響了謝旭昇看見城市的方式。以台南的國華街為例,不只是熙熙攘攘的市場與小吃攤老闆的親切招呼,謝旭昇看到的是在講求效率與分工的時代裡,依然堅持把生活與工作結合,活出另一種繁茂的人們。不只是此時此地的地景,都市計劃的訓練也讓他可以更敏銳地覺察城市在時間沉澱裡的變化和餘影。「站在一個地方,你不只會觀察、想像它現在如何,你還會想像它的過去和未來的可能性;當身處在具有魅力的城市風貌中,你會感受到一種時間的連續性。」謝旭昇說。


◎謝旭昇於基隆九份

◎謝旭昇於陽明山美軍宿舍

留學二三事:在京都小鎮裡煮麻婆豆腐

在成為學者的路上,謝旭昇曾待過許多城市,遇見不少有趣的風景,京都是其中之一。成大畢業後,他前往京都留學,當時的指導教授是安倍首相的幕僚,經常需要在京都和東京兩地間往返。因為指導教授工作繁忙,特別要求學生的溝通效率,定期討論的報告內容要在一兩頁的A4紙中呈現,「要學著如何凝鍊文字,同時又讓文字更有份量」這樣的歷練讓謝旭昇至今依然受用。

研究之餘,留學也帶給他不少生活技能的提升。在日本外食的成本高昂,料理三餐便成為留學生們的必修課。有次,謝旭昇用大同電鍋試著蒸蛋當作宵夜,結果因為同時放了鹽跟醬油,「太鹹了,根本不能吃。」回想起當時的懊惱,謝旭昇莞爾一笑。「不過從日本回來之後廚藝真的有變好。」從當初的不諳廚藝,漸漸地,炒肉、炒青菜、煮湯等樣樣逐漸上手,後來還成功做出了麻婆豆腐。


◎謝旭昇於新竹湖口金獅寺外

隨著人生厚度的增加,質地也會有所改變

看似已經離開了學生的身份,但謝旭昇相信,人只要活著,就需持續地接納新知,持續地改變。他表示,至今在參加會議或翻閱文獻時,還是經常感受到有舊的想法被推翻,新的想法產生,「隨著人生厚度的增加,質地也會有所改變。」那西子灣的質地是什麼樣子呢?謝旭昇描述,跟學生、同事之間的互動可以感受到無比親切。讓他特別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同事得知他騎電動機車上下班,提醒他騎後山的路要特別小心,讓他感受到淡淡的一語關心,卻蘊含濃厚的真摯。最後,謝旭昇這樣形容:「我會說,那種感覺是『乾燥』的,『乾燥』,我很喜歡這個詞,他代表一種純粹,沒有摻雜其他東西。」
(管院記者劉羽芯報導/管院編修)


◎謝旭昇助理教授接受採訪

專訪影片:https://youtu.be/S-IGK7fyb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