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企管系盧憶助理教授

企管系助理教授盧憶,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法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智慧財產法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不喜歡受制於既定道路的他,從傳統的法律系出路裡「drop out」,走向智慧財產權法的研究領域,更考上了公費留考,赴美深造。在美國求學時期文化衝擊的經驗,讓他開始探尋教與學的角色之間,在傳統台灣課堂「老師說學生聽」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他也期待自己在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能為台灣的教育注入一股新的動力。

80%蘇格拉底式教學 專訪企管系盧憶助理教授

企管系助理教授盧憶,擁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權法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智慧財產法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不喜歡受制於既定道路的他,從傳統的法律系出路裡「drop out」,走向智慧財產權法的研究領域,更考上了公費留考,赴美深造。在美國求學時期文化衝擊的經驗,讓他開始探尋教與學的角色之間,在傳統台灣課堂「老師說學生聽」之外的其他可能性。他也期待自己在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能為台灣的教育注入一股新的動力。

踏入智財權領域的契機

決定投入智慧財產權法的契機,得追朔到盧憶的大學時期。他解釋,法律系的訓練相當傳統:大量的背誦與理論的記憶,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距離很遙遠。「當時我就想Oh my God!難道大學教育就是這樣而已嗎?」看著同系的朋友們為了公職考試補習的身影,他決心想要走出不一樣的道路。一次因緣際會,盧憶逛書店時翻閱到一本智慧財產權法律的書籍。書籍內容涵蓋產業面、技術面,還有各種有趣的商標訴訟,比如「永和豆漿」跟「永和豆漿,讚」到底構不構成侵權?不同於一般法律系書籍的書寫方式,生活化的內容讓盧憶翻出了興趣,開啟了他接下來的學術生涯。


◎盧憶碩士班時在美國法學院第一次上台報告

最震撼的一堂課

盧憶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時,其中一門課的主題是反托拉斯法,他回憶第一堂課時,教授走進教室,一語不發的把整部法律條文抄寫在黑板上。放下粉筆,教授先是宣佈所有的課程內容都已經在黑板上了,接著反問在場的學生:那你們懂了嗎?在學生面面相覷之際,教授才解釋,法學院的條文、判例,論文,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得到,甚至法學院的論文都是免費供人參閱。知識看似容易獲得,卻未必能真正被人擁有。「眼前寫滿密密麻麻條文的黑板與一臉茫然的學生,便是最好的例證。」這讓當時身為學生坐在台下的盧憶深感震撼,「我能從大學裡學到什麼?」這樣的經驗也啟發了他對於大學角色定位的反思。

而今天站在老師的角色的他更叩問:「我能帶給學生什麼?」


◎2016年春天在紐約的Brooklyn Bridge

強調思考力培養的授課風格:80%的蘇格拉底式教學

在美國上課的衝擊經驗也反映在盧憶的教學理念上,他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思考,「比起傳統的老師單向說給學生聽,我更喜歡直接步下講台,將麥克風遞到學生面前問他『你怎麼看?你怎麼想?』」他形容這是80%的蘇格拉底式教學:課堂在問與答的激盪間展開,強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反饋。盧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與其害怕犯錯,不如坦然反問,「如果什麼都懂,又何必來上課呢?」


◎2019年9月 於蘇黎世參加EPIP Conference

在人與人間擦出火花的瞬間,知識才開始熠熠生輝

以其專長領域來舉例,「要或不要註冊商標?要或不要申請專利權?」盧憶表示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在經過各方協調後才會有方向。他強調,在這個70%的資訊都可以靠google得到答案的時代,知識的意義早已不在於答案本身,而是在分享、互動,交流的過程裡,「在人與人之間擦出火花的瞬間,知識才開始熠熠生輝。」保持著這樣的理念,未來他也會繼續走下講台,繼續將麥克風,遞出去。

(管院記者劉羽芯報導/管院編修)


盧憶老師小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3kVss9p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