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觀察環境評估 公事所推社區場域教學(中山新聞)

2018-05-28/中山新聞

【公事所提供】為增加學生對環境管理議題之敏銳度及掌握度,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師生至高雄市旗山區圓富社區進行個案實境教學,透過自然生態導覽、環境資源調查,及參與據點課程與長輩交流,使學生透過實地場域觀察,增加對環境管理議題之敏銳度及掌握度、與在地社區之聯結,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中山大學公事所助理教授吳偉寧及蔡錦昌開設「都市環境管理」和「第三部門課責與績效評估」課程,以「場域環境觀察與分析」為核心,結合環境風險、第三部門等評估機制,實證課堂知識。課程配合107年度中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高雄舊港新灣社區的創新、創業與創生」,強調公共事務在地實踐。

學生透過社區導覽及田野調查方式,從人為風險與自然風險面向檢視社區環境現況和問題,並藉由訪談了解民眾對居住環境風險認知及社區參與程度。活動後依地形特質、災害類型、生活方式、生產型態,思考及想像未來環境空間之改善方向與減災策略,並分析調查資料提出個案場域報告與建議。

「透過與在地居民的互動,體驗社區生活,是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最直接的參與方式」。中山公事所學生范磊嶸提到,經過社區理事長導覽,更能瞭解社區推動綠化發展需求與瓶頸。同樣就讀中山公事所的楊喻淳觀察到,社區隱含著潛在風險,像是環境髒亂所產生的蚊蟲病害與人為水災,同時也發現社區關懷據點對長輩的效益,社區相關課程不僅提供社區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的機會,定期性的活動不僅凝聚社區人際網絡,更提供參與平台讓社區民眾得以討論在地環境議題。

吳偉寧指出,社區是社會結構的一環,城市環境管理議題須從在地著手,此次活動讓學生運用課堂知識至實務案例,觀察到圓富社區之災害類型與在地居民風險意識問題。災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且社區人口多為高齡者,當災害問題產生時,其回應力更需要仰賴平時的環境風險管理系統。經課程活動與實際參與互動,培養學生對環境潛在風險判斷能力,並將防災整備思維帶入社區。

(公共事務組編修)

訪談社區長輩對居住環境的認知
進行社區環境資源調查
與社區長輩交流
學生協助環境清理
參與據點課程與理事長座談
參訪百年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