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哲談學術倫理 首重「誠實」與「尊重」

【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陳世哲分享「學術倫理與學術行規-博碩士論文撰寫」,他認為學術倫理即為學術界的「行規」,隨領域或時間呈現動態變化,與法規不同,但「誠實」與「尊重」是學術倫理不變的重要原則。陳世哲教授感嘆現今因少數個案導致法律介入師生倫理過深,「要以法律規範師生關係是種悲哀」,希望更多人思考學術倫理之意義。

近年來學術倫理議題頻傳,學術界也多所討論,陳世哲教授首先說明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之區別,進而以多種例子凸顯學術倫理之意義。陳世哲表示,各行各業皆有行規,舉凡當鋪憑當票贖當、計程車搶客、婚喪喜慶紅白包包法,乃至金庸小說丐幫幫主繼位需被幫眾吐口水等,皆有約定成俗之「行規」存在,「喜宴紅包封4400元可不可以?」不受法律約束但卻有大眾規範,學術界判斷行為對錯的標準即為學術倫理。

陳世哲教授提到,學術倫理並非一成不變,隨領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領域的論文作者名按貢獻度區分,有些領域則習慣以英文字母排序,領域不同,行規也不同。此外,學術倫理也隨時間推展有所演化,50年前的學術生態與現今不同,不可同日而語;醫學進步的同時,倫理也在進步,從前醫生最大、一言堂,現在醫生需詳細說明病情及療法,病人擁有知的權利及診療方式選擇權。

陳世哲教授以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片段為例,以劇中乾隆與劉墉聯合詩作深入淺出引發許多討論,詩是誰作的?誰是第一作者?各領域意見不同也發人深省。研究生論文發表作者議題,作者是學生還是老師?論文發表作者要有實質表達或是理念、硬體貢獻即可?不同學術組織也有不同定義。陳世哲認為,在某些領域,「違反學術倫理」是十分嚴重的指控,希望眾人更加充分了解學術倫理定義,並對師生關係有所體會。

講座實況
講座實況
講座實況
講座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