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院學習品質保證中心講座報導:如何避免抄襲?

要完成一篇學術論文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藉由前人的貢獻堆疊,發表新的論點或議題。然而,要如何「使用」既有文獻才不算抄襲?要如何正確「引用」、「改寫」?管理學院學習品質保證中心廖源星主任特別邀請到林新沛老師(管院副院長兼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替大家解惑!

什麼是「抄襲(plagiarism)」?「無論是完封不動的引述他人的文字而不加註來源,或拿別人的句子略施修改當成自己的創意般呈現,或複製別人的段落結構或文章組織,都是抄襲。」林教授一開頭就告訴大家。

許多撰文者因為不熟悉學術文章用語、研究技巧不足、完成論文的時間壓力,或者害怕不能正確呈現原作者的概念等原因,而不夠謹慎地引用文獻,也就造成了抄襲的行為。

舉凡沒有註明文句出處、引述原文沒有使用引號、截取網路文章、只有些微調整字詞順序等,少了幾個小動作都可能構成抄襲喔!林新沛所長表示在引用文獻之前,可以先思考「為何要使用這段文字?」例如,這段文獻是用來呈現事實資料?用來支持/批評某個論點?提供更多觀點?要確實發揮功效才需要引用,而不是看一篇用一篇。

因此,進入本次講座的重頭戲–《如何避免抄襲》,林老師建議:
一、把別人的文獻消化,再用自己的語言來摘寫(summarize)或改寫(paraphrase)。改寫並非替換一些同義詞,而是要改以自己的風格書寫,融入前後文,渾然成章。改寫後的篇幅和原文差不多,摘寫則可能不到1/4。
二、若要直接引述(quote)就得按照寫作規範處理。
三、養成將看過的文獻做成自己筆記的習慣,在書寫文獻回顧時,把原文放的遠遠的,只看自己的筆記(查證時除外)。
四、先擬好寫作藍圖,再將文獻放入藍圖中。

最後,林副院長補充道,引述的方式可依照強調「訊息」和「作者」簡單分為兩種,其中以「訊息」(也就是描述內容最後再註明作者出處)為主的方式,多為引述在相同領域普遍被接受的內容,或是非近期、較為基礎的理論。而以「作者」為主的引述方式則多用於較近期、當代的新論點或發現。

廖源星主任(左)開場
廖源星主任(左)開場
林新沛副院長講授
林新沛副院長講授
現場學生提問
現場學生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