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院週報(如果你無法觀看此電子報,請點選連結觀看網頁版本)
發行人:黃三益院長  出刊日期:2021-06-30
本期內容
* 【資管】利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做防震教育及降低接觸傳染
* 【人管】在校生與校友接力參與職涯活動,協助更多求職者
* 透過地圖看永續行動──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管院用水用電

* 本期內容

# 【資管】利用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做防震教育及降低接觸傳染

資管系大學部每年都會在三年級下學期及四年級上學期開設專題課程,讓同學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增加系統實作的經驗、訓練團隊合作能力並運用過去所學,開發屬於自己的專案成果。隨著管院近年來不斷強調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近年來也不乏看到老師與同學在專案課程中,將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融入專案成果中,設計出地震防災救難系統以及兼具電梯安全及防疫的有效解決方案。

「震麼厲害」從APP做防震教育

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處,每年平均發生規模4以上的地震次數達約500起。其中最嚴重的就是發生在1999年規模7.3的921大地震,不僅一夜之間奪走了兩千多條人命,難以估計的損失及精神上的創傷更成為全台人民心中無法磨滅的痛。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SARS),散布於29個國家和地區,造成全球超過8000人感染,700多人死亡。2019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至今已有19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個案數逾1.48億例,其中更超過300萬人死亡。 面對無法預測的災害,因為不可預測,所以只能事前準備、災後防治,減少災害所造成的影響。資管系師生針對地震與傳染病災害,提出「震麼厲害」APP系統設計概念,事前做好防震教育準備,災後增加救助的可能性;以及因新冠肺炎肆虐,如何正確使用電梯以減少手部與電梯內部的接觸為防疫重點之一,「HYG.RECO智慧電梯安全守衛」系統設計概念,設計智慧電梯減少人們在電梯中接觸病毒造成感染的機會。


圖一:解決方案概念發想

「震麼厲害」APP系統設計概念,運用現代大眾生活的必需品-智慧型手機以及移動通訊。


圖二:震麼厲害APP系統功能示意圖

提供(1)地震知識庫:提供緊急避難包準備清單以及地震應變時序,讓使用者能夠清楚地瞭解需提前準備哪些物資以及以視覺化、圖像化的方式提供使用者在地震的各個時段中,正確的逃生觀念及知識,讓使用者能夠了解到在地震中該做的正確應變措施,提高逃生存活機率、(2)所在危險警示:提供使用者所在位置是否具土壤液化、活動斷層或山崩的危險潛勢資訊。(3)安全回報系統:當震災發生後時,若使用者目前處於安全的地區,便可以透過安全回報系統選取地區回報此地區當下安全與否,此回報資料將呈現在路線規劃頁面中成為路線規劃的一環,系統會規避不安全的地區進行路線規劃。(4)逃生路線規劃:透過安全回報即時資訊,進行逃生路線規劃。並可在地圖上查詢各地區之避難地址、容納人數等資料,以及前往避難所的路線規劃

「HYG.RECO智慧電梯安全守衛」降低接觸感染,守護你我健康

隨著現代化都市的發展,電梯成為了人們經常接觸的公共區域之一,不論出門返家、上班上學,多少都會搭乘電梯這個密閉且狹窄的公共空間。大量的人進出使用兩個問題:公共衛生疑慮以及安全問題。

電梯中有人咳嗽、打噴嚏的話,很容易會造成飛沫傳染,或是病患沒洗手就觸摸電梯按鈕,也可能會殘留病毒,若後續使用者接觸後,又碰觸口鼻,也容易會造成接觸傳染,電梯按鈕成為病毒接觸傳染的途徑之一。

「HYG.RECO智慧電梯安全守衛」系統設計概念,結合臉部識別(Face Recognition)、語音識別(Speech Recognition)以及手勢及身體姿勢識別(Gesture Recognition)等機器學習技術。

臉部識別功能確實掌握電梯進出人員記錄,以手勢辨識或語音辨識代替實體電梯按鈕,減少乘客接觸電梯按鈕的機會,提供電梯使用者安全且衛生的搭乘體驗。


圖三:HYG.RECO智慧電梯安全守衛系統特色

圖三:HYG.RECO智慧電梯安全守衛系統運作原理

資管系師生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專業知識,以提供災害早期預警,風險減少之目的,發想設計出地震防災救難系統以及兼具電梯安全及防疫的有效解決方案。

地震防災救難系統結合機器學習,在地震來時當下,透過手機的移動、使用者的安全狀況、危險路況和災害位置回報,整合強大雲端計算資源,迅速且有效率的分配救難人員及資源,以及後續的賑災資源,提升救援速度及準確度。

智慧安全電梯的特點在於應用了不少AI方面的新技術及研究各技術間整合問題,將聲音及影像系統的整合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電梯,除了具獨特性外,更為現今電梯安全及防疫提供一個實用性的整合方案。

資料來源:
楊淯程副教授、林岳賢同學、翁忠宇同學、黃靖涵同學、蔡瑜庭同學、鄭琳澂同學、龔于涵同學。
楊惠芳助理教授、李宛臻同學、何品萱同學、崔恩瑜同學、張瓊云同學、郭哲安同學、蕭扞丞同學。

:: top ::

# 【人管】在校生與校友接力參與職涯活動,協助更多求職者

為了促進就業,讓更多本校/校外的人士都能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在2019年人管所的在職專班陳嬿婷同學發揮專業,參與104人力銀行的「Be a Giver」的活動協助求職者修改履歷及增進面試技巧;2020年時,在職專班的葉紀婷同學延續這項精神,參與「給畢業生的成年禮:104人力銀行&百家企業免費履歷健診」活動,善用自己擔任科技業HR的經驗,給予職場求職者或是轉職遇到困難的人免費履歷表健診,並面對面傳授履歷撰寫提醒面試重點。在2020年底,另一位碩士班在職組的黎芸瑄同學也自發性地參與了104 Be A Giver活動,短短兩個月期間,協助44位陌生人撰寫及改善履歷。

時間來到2021年,在校生洪梓翔同學延續學姊們的精神,活用在課堂所學,擔任「104校園經理」計畫成為「Young Giver」。雖然沒有像學姊們一樣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協助求職者改善履歷,但梓翔活用104人力銀行提供的資源舉辦說明會,將網站上實用的資源分享給想要找實習的同學們;同時,梓翔也會根據同學們需求回報給104,協助媒合,增加實習面試或錄取的機率。梓翔表示:「就算只是簡單地聊個天,不知不覺中好像也偶然成為了幫助人的那個Giver」,秉持著助人的初衷,決定參與Young Giver計畫,希望可以透過在人管所學到的人力資源實務與專業,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圖一:參與Giver計畫的校友蘇麗美(中)與在校生洪梓翔(右)

人管所畢業多年的校友們已在職場上累積豐富的經驗,兩岸人資長林娟、人力資源顧問工作室負責人張雄喬、顧問業的蘇麗美三位學姊有感於Giver活動可以幫助更多人,便自發性地組團參加104「Be a Giver」的導師計畫。擔任Giver的陳嬿婷同學或葉紀婷同學主要是幫助社會上正在求職的人,而擔任Giver導師計畫的林娟學姊、張雄喬學姊、蘇麗美學姊除了履歷健檢與提供面談建議外,同時也要協助Young Giver成長,頗有傳承的意味。她們透過自身豐富的業界經歷,協助Giver磨練專業技能、釐清職涯方向,希望自己在各產業的經驗,可以傳承給下一代年輕優秀的後輩、為台灣的人力資源領域培育人才。


圖二:擔任Giver導師計畫的人管所校友,蘇麗美(左二)、張雄喬(右二)

:: top ::

# 透過地圖看永續行動──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聯合國於2015年訂定「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希望全球各個國家能夠共同努力、邁向永續。除了政府、企業致力於永續發展,近年來世界各地大學也重視永續教育。本次專欄要介紹的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W-Madison,以下簡稱UW-Madison)做的SDG行動,他們透過Google地圖不僅展示校園景觀,同時也結合學校SDG作為,使用者只要在家連上網路,即可隨著他們的永續地圖(sustainability map;https://sustainability.wisc.edu/campus-sustainability-map/)瀏覽該校的永續努力與成果。



永續地圖是由學校的研究生Audrey Stanton與大學生Mackenzie Thelen共同製作,希望透過永續地圖,可以讓訪客、UW-Madison畢業校友、在校生、教職員等瞭解學校的永續作為,同時也向大眾展示學校是如何將永續行動與校園生活緊密結合。

永續地圖採互動式的方式,當使用者對UW-Madison某項SDG作為有興趣時,可以點選地圖上的圖示,除了可以看到照片,也會附上相關說明,讓使用者透過文字說明更加瞭解UW-Madison採取這項行動的初衷或是成果。舉例來說,在SDG 7「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Affordable and Clean Energy),UW-Madison將其細分太陽能、能源效率、研究、活動、再生能源;點選地圖上的「太陽能」圖示,畫面左側跳出文字說明UW-Madison的學生組織、學校宿舍區、校方總務單位、永續辦公室等單位在2019年春季合作,在校內餐廳的屋頂加裝太陽能板;到2020年11月,總共發電40瓩·時(kW.h)。若再點選文字下方的網址,可以看到當時安裝太陽能板的新聞稿、影片等資訊。對於想瞭解其他學校是如何在校內推動永續作為的人來說,是個非常容易操作且資訊量豐富的互動式永續地圖。

:: top ::

# 管院用水用電

用水

在2020年換完新的水錶後,管院的用水量可以有比較精準的紀錄,再加上目前已將管線更換為明管,若有漏水情形可以較快獲得改善。2021年一月水管管線的施工廠商在施工時,不慎弄斷水管,造成水管破裂但未注意到,造成水資源流失。但在修復水管後到目前為止,已經可以逐步看出院的用水量,從近三個月的趨勢來看,可以看出管院的月用水量大約落在500度左右。




用電

2021年起,院的用電量皆比前兩年同期高,不排除可能的原因是在室內開冷氣的同時,也開窗或開門以維持空氣流通、符合防疫規定。但目前尚未找到確切的原因。本院仍持續向學校總務處追查電錶的數字是否正確以及用電量的計算公式,並同時持續觀察每個月用電情況,思考進一步的節能措施。



:: top ::

若有任何與本刊內容相關的意見,歡迎給予我們回饋,信箱:media@cm.nsy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