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院週報(如果你無法觀看此電子報,請點選連結觀看網頁版本)
發行人:黃三益院長  出刊日期:2019-11-07
本期內容
* 【公事所】大學成為社區創新的動能 公事所推高雄首間時間銀行
* 【公事所】善用大學資源推動循環經濟 公事所活化農村社區成果
* 【倫理課程】企業經營離不開決策 黃賀:知行合一才能善盡社會責任
* 【財管系】培育CSR種子、建構CSR前瞻城市 社企中心推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
* 【財管系】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上路 中山財管打先鋒分享教學經驗
* 【管院】水電用量(1-10月)

* 本期內容

# 【公事所】大學成為社區創新的動能 公事所推高雄首間時間銀行

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可透過在地參與擴展影響力至社會各角落。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2018年底協助路中廟社區推動「時間銀行」,個人可將提供公共服務的時數「存」起來,獲得時間貨幣「時分券」,再依自身需求換取別人所提供的服務或商品,此強調互助互惠的志願服務,儼然成為社區治理的創新模式。

社區時間銀行的概念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 中,提及人際關係逐漸淡化與社會資本的信任關係式微的問題。社區民眾透過服務的交易與互助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社區居民協作可轉換變成具有兌現價值的商品與服務,從單向的服務提供轉為雙向交流的互惠關係,厚實社區社會資本民眾的關係基石,形成互助與服務交流之網絡。

自2018年至2019年,公事所師生團隊以高雄市前鎮區路中廟社區為實作場域,在教授們的帶領、學生的課堂學習知識應用,以及社區幹部的協助下,透過推廣說明會、課程與培力工作坊等訓練,幫助社區民眾瞭解時間銀行的概念及可操作方案。在過程中大家產生共識決定創建高雄第一家「社區時間銀行」,此為一以服務交易為導向之社區治理模式,透過社區資源、服務盤點和活動宣導來鼓勵民眾參與,建立社區內的互助能量,落實互惠精神,累積居民間的信任感及凝聚力,逐步發展新型態之社區的志願服務模式。

前鎮區路中廟社區也在2018年聖誕節前夕開辦實體的「時間商店」,配合聖誕市集,集結社區愛心商品、新鮮蔬果及服務交換,提供民眾現場選購,反應相當熱烈。路中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月娥表示,未來「時間商店」也將聘請社區長輩協助管理顧店收銀,藉此換取時分券作為鼓勵使用,希望能讓銀髮族多走出家門,提供勞動娛樂時間。

上述公事所社區時間銀行的輔導計畫除納入社會責任主要精神,並與系所課程教學目標結合,開設「非營利組織與社會創新」、「地方創生與區域治理」及「非營利事業」等整合學程及微學程,讓學生習得多元技能,如:社會責任報告寫作、地方創生發展方向及時事講解、各領域專家講座交流、實地教學及案例執行等,除了深入認識在地議題、引發學習興趣,更能累積實務經驗、增加職場專業力。


107年年底路中廟社區時間銀行開幕

公事所學生協助社區進行時間銀行規劃。

居民在時間銀行商店進行消費,選購商品。

拾分券樣式及使用說明。

:: top ::

# 【公事所】善用大學資源推動循環經濟 公事所活化農村社區成果

現今許多在地社區致力於觀光活動推廣或農產品加工增值,但過程中常須面臨轉型發展的瓶頸。在地大學的投入學術資源,對於社區發展與服務創新提供新想法與活動的案例快速增加,中山公事所師生團隊透過即常以計畫性的輔導和替協助社區檢視目前問題設立未來發展目標,與在地民眾共同討論與為社區問題提供可行性的發展策略。

舉例來說,公事所規劃農村社區參與之實習課程,培訓學生舉辦公民參與工作坊、移地環境教學課程,每年由老師帶領學生進駐當地農村社區,透過運用原有的社區營造、第三部門管理專業知識與在地特色結合的說明活動,讓學生一起投身實務場域與民眾建立互動關係,藉由田野訪談和活動參與觀察實際了解農村發展需求,並盤點地方素材,協助在地民眾規劃農村社區改善計畫。本次介紹近兩年公事所農村社區參與實習計畫之成果。

107年公事所與高雄市旗山區大林社區執行「檸靜的夏天─青年啟檬時代體驗營計畫」。團隊透過、「食農體驗營隊」帶領來不同領域的學生走進農村、集思廣益,協助社區推廣檸檬相關產品,亦製作「社區影像紀錄片」記載該社區流傳已久的打鐵技藝和平埔族的公廨文化及姓氏,讓社區人文與傳統得以傳承。此外,公事所透過「願景工作坊」方式為社區提出產品推廣、文化保存以及觀光遊程設計創新可行性方案,讓傳統農村產業與青年創意結合,發展出適合該地方的經濟活動,降低農村產業轉型同質性高的問題。

108年則除了持續發展大林社區計畫,也新增與南勝社區的合作,致力強化在地農產特色和延續在地人文歷史,從社區產業活化與文化傳承面來實踐地方創生之精神,同時也深化大學之社會參與及貢獻。其中,大林社區由公事所蔡錦昌老師帶領,進一步討論該社區之需求,並將計畫鎖定在蒐集社區記憶和精緻化社區原有農產加工品。透過數月與民眾、專業設計師的合作討論和田野調查,產出了「社區回憶日誌」(透過輕鬆口吻整理社區人文產業歷史)和「檸檬精油清潔慕斯」(重新設計產品包裝和行銷策略)。兩項產出都讓社區民眾印象深刻,並讓社區有實質受益。

另一團隊則由謝政勳老師帶領前往南勝社區,將當地農產品荔枝的廢棄樹木轉化為文創商品:荔枝木手作餐具,為南勝社區帶來人氣與商機。同時也邀請設計與木作專家團隊傳授關於產品設計及木作產品的專業知識與注意事項,協助社區重新設計荔枝木手作產品DIY體驗活動流程等活動,這皆都有助於社區未來能永續經營,真正實踐達成地方創生之目的。

公事所認為,近年來與在地社區合作推動的循環經濟(荔枝木產品和檸檬精油清潔慕斯)與產業創新方向契合,同時也符合2015年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以「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朝向永續發展目標,促進地方文化觀光同時也兼顧永續生產採用與自然共處的方式,讓傳統農作與生態永續能達成平衡,並將此觀念宣導給消費者,使生產及消費能落實環境友善責任。

南部的社區發展因地緣關係,多偏向農業和手工藝,特色接近,也沒有規模性發展平台或組織能串聯各領域人才、彙整相關產業資源。回顧以往關於CSR計畫都是以捐物資、金錢等方式幫助其發展,然而,身為教育單位的大學早已和社會發展密不可分,結合系所專長和地方特色,再從當地人的需求及角度檢視問題,提出因地制宜性的方案,讓經濟發展與農村創新能齊頭並進,進而永續發展,儼然已成為大學善盡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我們也期以「追求社會的公共利益和提升全人類生活品質」為目標,發揮大學教育的更高價值。

未來於教學、研究上,公事所將善用大學資源解決地方問題,持續建立與社區的連結,盤點地方資源、媒合企業和社區,讓多方進行交流,維持各群體的均衡與效能,幫助社區產業發展,整合南台灣各社區產業,使社區不再單一發展,發揮綜效凸顯轉型之特色,將農村的各種面貌呈現給社會大眾,提升外界對於在地議題的關注。此外,以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將各指標具體化融入教學、研究與專案,提高學生對公共事務的認識與參與的認同,再藉由跨系所、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整合課程,擴大教學影響力。


107年大林社區計畫成果展合影

居民、青年學子參與「願景工作坊」,共同激發創意提出社區產業創新方案。(107年)

社區耆老向學生導覽在地人文歷史(107年)

108年公事所師生與南勝社區居民共同展示荔枝木文創商品成果

108年公事所團隊協助大林社區完成的社區回憶日誌

108年公事所團隊協助大林社區完成的檸檬精油清潔慕斯

:: top ::

# 【倫理課程】企業經營離不開決策 黃賀:知行合一才能善盡社會責任

管院兼任教師黃賀教授長期講授倫理相關的課程,他認為讓學生習得倫理觀念和判斷只是課程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付諸行動」,特別是管院的學生在進入職場後,能協助企業提升倫理敏感度、分析利害關係關係人權益,在倫理規範下做出對的決策,盡量降低負面影響,讓企業贏得社會尊重。也就是說,在企業中知(倫理)行(決策)合一」是企業倫理課程給予學生的最大學習目標。

黃賀老師提到,企業建立與商譽維繫不易,故每一次的決策,都應該要理性思考、分析對利害關係人的正負面及長短期的影響,當整體正面的影響大於負面,就算是成功的決策。黃老師也認為「決策過程」在課堂上不容易透過講授方式來進行,運用個案演練,秉持不企圖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判斷給學生與不以教條式概念灌輸學生的教學方式,來協助學生學習。例如,本學期黃老師國際學程開設之課程,在充滿國際學生的課堂上,他明白一個人的「倫理觀」是由生活地區的文化、法律、道德觀等塑造而成,因此他更強調會要保持價值觀中立(value neutrality)。此外,黃老師也會請學生分享親身案例,過程中擔任適時提點被忽略的考慮因素、思考過程的角色,時刻提醒大家做任何決策都應負起社會責任,培養學子成為在做決策時自然而然會考慮到倫理道德的領導者(ethical leader)。

管院預計在109學年度起將倫理課程列為必修,黃老師表示這是正確的方向,課程一旦列為必修,學生便會意識到這個主題的重要性、提高倫理的敏感度。而在課程中,不能僅是教授理論,更重要的是帶入管理學通才教育根基:俗稱 五管:生產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發展管理、財務管理)等,研擬實際產生的決策議題,引導學生將倫理管理的思維融入企業決策中。

無論是社會或是大學教育中都越來越重視倫理與社會責任,黃老師鼓勵學生參與倫理個案競賽,透過參賽學習落實將倫理與社會責任運於自己面對問題的決策與分析過程。甚至,管院也可以舉辦倫理相關競賽,塑造重視倫理文化的氛圍,進而讓中山管院畢業生在職場上,不論擔任什麼角色,都能做出對的決策: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兼顧利害關係人與社會的權益。


黃賀老師

:: top ::

# 【財管系】培育CSR種子、建構CSR前瞻城市 社企中心推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

財管系鄭義副教授身兼中山大學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有感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長期致力於協助企業落實社會責任,整合高雄地區產官學資源、盤點企業的專長及所需資源,協助他們擬定策略性CSR計畫書,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創造企業的社會價值、擴大社會影響力。今年更是舉辦「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從創新設計、體驗活動到市集,透過有趣的互動讓民眾了解CSR的真正意涵,齊力建構高雄成為台灣CSR前瞻城市。

「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之一「CSR創新設計」盤點8間欲發展CSR之企業需求,並徵選出32位對職場探索、社會議題有興趣的大專院校學生做為CSR青年種子尖兵,透過研習營實作擬訂具可行性之CSR創新設計提案。本活動除提供大專青年參與社會議題發聲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企業導入CSR之實踐舞台,結合企業社會責任與教育!

其二「CSR體驗活動」則是將CSR青年種子尖兵為企業設計的CSR服務呈現給大眾,再引導參與的國中小學童從手作的體驗活動中,發掘問題、主動反思,進而培養孩子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瞭解企業是如何參與極推動CSR,達到「創新實驗教育、發展多元潛能」的活動目的。

除了培養學生成為種子尖兵,鄭老師更集結南台灣不同類型的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NPO)和重視環境永續概念的商家,一起舉辦「共好生活市集」。鄭老師希望這個市集除了提供商家們推廣自身有利環境永續的商品外,也能讓社會大眾認識這些品牌故事及其背後的經營理念,讓大家瞭解社會企業和NPO的意涵,讓市集成為落實CSR企業的實踐及推廣平台。

「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動以「CSR創新設計暨體驗」為活動主軸,整合了企業需求、大專校院生的創新提案和國中小學生的參與學習,除了提供高雄在地企業策略性品牌與營運模式,創造企業的社會價值,也能讓高雄市民開始認識CSR,並在各行各業埋下CSR種子。


中山社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鄭義主任

民眾參與活動瞭解社會企業和NPO的意涵

共好生活市集民眾體驗攤位活動

學童參與CSR體驗活動,由團隊成員協助

學童參與CSR體驗活動

學童參與CSR體驗活動

:: top ::

# 【財管系】高中多元選修課程上路 中山財管打先鋒分享教學經驗

108學年度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為因應新規範,普通高中必須在校內開設選修課程,除了讓高中生藉由選修傳統升學科目以外的課程來試探自己的興趣,在未來申請大學時,也可以在書審資料中展現學習歷程。然而,高中端是否有足夠師資來開出適合學生的多元選修課是一大挑戰。有感於此,管理學院財管系唐俊華副教授即發揮財務管理專長,主動前往多所高中分享在發展財務管理選修課的經驗。

唐俊華表示,財務領域的課程並非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的專長,有些高中可尋求外界支援,如請大學教師至高中授課,但是這樣的規劃必須有許多客觀條件配合,例如來回時間耗時造成許多交通不便的高中請不到大學教師;或者是由校內教師開設課程,但是擔心規劃方向與大學學系的學習方向有落差。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唐副教授藉由執行科技部計畫「具有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內涵之高中財務管理教育-提升高中師生財務管理教學與跨領域學習能力」的機會,親自拜訪高中、了解教學場域,並發展一套適合高中財務管理多元選修課的教案供高中教師使用。

教案內容包括理財的重要、利率與存款小常識、匯率小常識、股票基本名詞介紹、各國主要財務指數、股票投資報酬率與風險、財務報表數據於選股之運用、股利與定存股、指數股票型基金與定期定額買股等,以淺顯易懂的內容傳授給非財務專長的高中教師。自今年初起,唐副教授已前往高雄中山附中、仁武高中、左營高中、鳳山高中、台南市北門高中、屏東縣潮州高中、台中市豐原高中、台東縣台東女中等校貢獻一己之力,目前已有幾所高中正式採用,將教案全部或部份運用於財務選修課,輔以學習單或繳交心得報告,讓學生反芻所學,並評估自己是否想朝財管領域進一步發展。

中山大學財管系從財務專業出發,提供高中多元選修課程的教學資源,以期提升教學品質及減少城鄉差距造成教育機會不均的問題。未來中山管院也會以現有企業管理、資訊管理專長的師資,為高中提供專業領域的教學經驗。


北門高中課程討論會

台東女中課程討論會

:: top ::

# 【管院】水電用量(1-10月)

用電量:

這一年來,本院持續追蹤院內用電量,並積極嘗試各種節電方式。除了效果顯著的汰換老舊燈具改為LED節能燈管外,之前亦配合校方的政策汰換院內10年以上的老舊冷氣。除此之外,院內新舊館各有一部電梯均有樓層管控,僅停一樓及四樓,若要到二樓或三樓則需要感應磁扣才能停在該樓層。電梯樓層管控不僅可以節電,也可以鼓勵管院師生多走樓梯、增加運動量,既環保又健康!

從圖可見,較去年同期,108年1至10月的整體用電量,減少度數高達101,627 度(比例為10.5%)。




用水量:

自108年下半年起,用水量較去年同期增加許多(如下方圖表),主要原因在於更換新的水表後,對於用水量的偵測更加精確,也發現了用水量數據的增加來自於原本隱藏的漏水問題。管院已有35年的歷史,當時的管路都埋藏於地底,在時間、地震、管線老舊等因素影響下,水資源漸漸地從破裂的管線流失。找出原因後,管院積極與校方及台灣自來水公司協力找出漏水處,並加以改善,雖然在7月已完成部分管線改善工程,但仍有其他地方待處理(例如:舊管地下室漏水處),因此數據上仍有較去年同期用水量飆升的情形。目前管院已著手設計管線工程,預計將地下埋藏的管線改為明管,方便日後維修與管線汰換,並期待有效終結漏水情形。



:: top ::

若有任何與本刊內容相關的意見,歡迎給予我們回饋,信箱:media@cm.nsy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