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撐起半邊天 行傳所推動性別化創新(中山新聞)

2017-12-13/中山新聞

【行傳所提供】「我們既要避免傳統的性別二分法,又要注意在長期的父權統治下,兩性之間存在的各種差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蔡麗玲副教授應本校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蕭蘋教授之邀,日前以「科技生活的性別面向」為題,在本校進行專題演講。她坦言,現階段的高階科學中女性人數仍然偏少,許多科學技術也是從男性視角出發,並沒有正視女性的差異與需求,而性別化創新勢必將改變這一情況。

蔡麗玲副教授首先分享自己求學與工作的經歷,不同於大多數的女性主義學者,其最早在國立清華大學取得物理系學士及碩士學位,而當時僅有九位女生能夠入選。隨後其又進入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物理科等機構任職。因為能在以男性為主的物理領域創出一片天,從小到大就被許多人譽為「女中豪傑」,但她坦言,自己更多是被當做女性當中的特例,往昔工作時仍舊常被要求負責娛樂活動,甚至需要承擔尚不熟識同事的情感顧問。「現代社會之所以大量關注女性議題,是基於經濟發展需要女性來擴充勞動力,但其能力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視。」

面對這些從未遇見過的情況,她開始思考女性在科技生活裡所扮演的角色與處境,以及如何透過自身努力,讓女性科技人能夠擺脫長久以來男性所賦予的枷鎖。以此為起點,蔡麗玲不僅先後取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性別與科學教育博士的學位,更由此開啟了如今專注於性別與科技研究的道路。

為了讓同學能夠真正瞭解科技領域中潛在的性別不平等現象,蔡麗玲除了提出不少車廠進行汽車測試僅以白人男性為準,以及Siri、Tellme、Iris等語音控制系統皆以女聲為主的現象,亦藉由最廣為醫學界所熟悉的「缺血性心臟病」加以說明。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該疾病多發於男性,因而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以成年男性的身體數據為標準,這使得不少女性在臨床上被判定為「正常」,導致誤診機率增加。直至現代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s, GI),即利用性別分析達到科技之創新發展的實踐,男女之間在發病症狀、危險因子、診斷技術等方面的差異才得到重視。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將女性作為各種參考模型的基準,即能避免所衍生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她強調,過度以女性為標準,同樣會對男性產生不利影響。例如骨質疏鬆症由於女性病患占絕大多數,特別是當研究人員發現其與女性荷爾蒙之間的關聯後,該疾病被直接視為女性在停經後的一種主要疾病,以健康年輕白人女性骨礦物質密度(BMD)進行診斷,同樣讓男性無法得到充分的預防與檢測。由此可見,性別化創新不只對女性有利,亦有益於包括男性在內的所有性別。「只有在科技的研發過程中,納入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的分析視角,才能進一步促成科學技術與知識的革新。」

此外,由於蔡麗玲當前亦負責主持科技部補助的「促進科技領域之性別研究規劃推動計畫」,故在演講過程結束前,她也特意介紹了該計畫所建制的性別化創新中文網。其內容主要源自史丹佛大學科學史學者Londa Schiebinger於2011年設立的相關資源平台,蔡麗玲為讓有志於性別與科技研究的學者們能夠及時獲取該領域的最新資訊,透過長期的積極聯繫,最終成功推出世界上第四個翻譯版本,並在其中加入許多台灣案例。她認為,對比韓國已推出《女科技人育成支援法》,台灣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但也不能因此而甘於落後,期待能有更多人才與資源投入。

蔡麗玲最後也表示,所有「性別化創新」並非「為女性發展更有效的美白產品」或「為男性發展更長效的威而剛」,只是用於鞏固既有性別關係與性別秩序的研究。「性別化創新」真正目的是為了移除科技工程領域人員、文化、內容性別偏差而有的轉化作為。

(公共事務組編修)

行傳所蕭蘋教授擔任主持人為講座開場
蔡麗玲副教授與現場同學互動
蔡麗玲與參與此次演講的學生,於活動結束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