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院週報(如果你無法觀看此電子報,請點選連結觀看網頁版本)
發行人:葉淑娟院長  出刊日期:2022-10-31
本期內容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綠色聖誕節SDG提案競賽
* 【財管系】CSR意識提升
* 【公事所】學生做中學 實踐SDG永續作為
* 【環境資訊中心】新聞

* 本期內容

#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綠色聖誕節SDG提案競賽

2015年9月25至27日,聯合國於成立 70 週年之際,在「聯合國發展高峰會」上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為促進人類與其他物種的繁衍及生存發展的目標。SDGs分別針對經濟、社會及環境保護三大面向,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其涵蓋169項細項目標與231項指標,呼籲全球將這17項目標納入決策考量當中。如今每個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的,須賴於各國聯手合作才能扭轉當前局勢,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可能。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永續與社會責任辦公室(Offic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Actions, ORSA)以「綠色聖誕節」為主題,舉辦「SDG提案競賽」,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整合並研擬出可行的聖誕布置計畫。設計必須融入環保、低碳的思維,減少聖誕布置在資源與能源上的消耗,而且彰顯管院師生在SDG上的努力與成果,喚起大家對SDG的重視。希望學生發揮物盡其用的資源再造,讓看似無價值的廢棄物,經過巧思巧手創造再生,讓今年的聖誕節過得難忘又有意義!也期盼藉此學習模式,不僅激發創造力,亦促使學生學習規劃、執行與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其競爭力。


競賽由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兼ORSA辦公室主任林新沛、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鄭安授、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蔡錦昌組成評審委員會,依據內容完整度、專案可行性、簡報設計、口語表達能力等面向綜合評比,並予以學生建議及回饋。



冠軍隊伍「Extraordinary HAM」

冠軍隊伍「Extraordinary HAM」,由三位國際生組成,分別為從本校人力資源管理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GHRM MBA)畢業,目前就讀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的柏邁祺(Michal Polacek),與GHRM MBA 的張詠峰(Teo Yongfeng)、蘇瑞尼(Jan Sourezny)。此組的提案以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14(保育海洋生態)作為設計核心。團隊觀察到海灘上充斥著許多寶特瓶,這些垃圾不僅傷害生態美景,且肉眼看不見的塑膠微粒,更會進入廣大的食物鏈,無形中造成海洋生物與人類的危害。因此該團隊提議從海灘撿寶特瓶,收集製作聖誕樹所需的材料,以淨灘的方式回收再利用海洋廢棄物。此團隊設計兩棵聖誕樹,其中一顆主體由保特瓶堆疊製作而成,用木棍、鋼條、鋼絲繩等工具支撐與固定,傳遞生活減塑的重要性;另一顆由海洋垃圾作為樹的主體進行填充,在樹的最外層再套上一層廢棄漁網,呈現海洋生物正在面臨的困境,讓參與活動的師生們了解海洋問題的嚴重性與關心海洋生態保育,最後拉起橫幅標語展示管院與師生們在SDGs方面努力的成果,讓更多人一同響應永續發展目標。



隊伍「Extraordinary HAM」搭配淨灘活動用寶特瓶、漁網製作聖誕樹。

第二名的隊伍「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由大學部企業管理系的蔡卓展、黃冠碩、陳抒妦、黃榆婷組成,以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13(氣候行動)為設計出發點。設計主體為200公分高、150公分直徑的寶特瓶聖誕樹,由十二層環狀寶特瓶搭築而成,部分瓶中放入管院師生對永續、環保與社會實踐心得的紙條。同時會在樹上裝飾聖誕燈,並以別出心裁且呼應環保、低碳思維的設計進行發電,設置能將動力轉換成電力的直流電系統,讓經過管院的師生或民眾可藉由踩腳踏車來替聖誕燈發電。此設置一方面提倡節能減碳的概念,同時還可宣導「以腳踏車代替騎機車」的理念,營造一個更環保且健康的生活型態。評審們相當肯定該活動的創意性,也建議在實作執行、預算規畫以及事後處理等安排上有更詳細的計劃。



隊伍「若不是你突然闖進我生活」設計用腳踏車發電的聖誕樹。

第三名隊伍「24Hr」,由大學部企業管理系的王苡臻、林昀儒、黃靖棠組成,提案以「是誰住在深海的大珊湖裡」為主題,以SDG14(保育海洋生態)為核心理念進行設計。將被視為海洋垃圾的寶特瓶回收利用,以堆疊與塗色的方式,將其重新打造成五彩繽紛的路上珊瑚礁,並將中山管院對SDGs的貢獻,寫在再生紙張上,放入寶特瓶中,象徵著永續發展目標正逐漸充實,讓行經的師生可以打開欣賞,製造聖誕節禮物開箱驚喜的氛圍。此外,在珊瑚聖誕樹旁將準備籤筒,讓師生可自行抽取SDGs日常實踐方法,達成籤上所寫的任務,共同成就永續共好新願景。評審們肯定該組學生提案發想的新意,但也建議該組再審慎評估可行性,包含聖誕樹的穩固性、再生紙的可行度等。



隊伍「24Hr」

佳作隊伍「再生誕樹」,由大學部企業管理系的丁鈺晏、王薰以、陳慶芝、謝欣佑組成,此組的提案以SDG1(終結貧窮)、SDG3(健康與福祉)、SDG4(優質教育)為出發點,三層木梯作為聖誕樹的主體,在每一層放上紙箱與專屬裝飾物,像是針筒、聽診器等醫療器具,以及鉛筆、橡皮擦等文具用品。紙箱上會有與管院相關的SDGs內容,最上層貼上「Leaving no one behind!」的標語,期望可以清楚表達SDGs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結束歧視和排斥的目標。評審們建議該組學生對SDGs需有更精準的理解,以及更掌握本次活動內容的核心理念,讓其「綠色地球,希望未來」的想法有更好的實現。



隊伍「再生誕樹」

中山大學校內已開始推動SDGs的教育,並開設SDGs相關課程,但目前只有部分師生能接觸到此類議題。為了讓SDGs的各項願景更全面展開與實踐,管院此次將永續發展結合節慶,舉辦「綠色聖誕節」的活動,由學生為管院設計、打造一套別具一格的聖誕節布置,希望藉此提昇大眾的相關意識,並讓更多人實際參與SDGs活動,喚起大家正視永續發展的議題。


(企管大四 黃桂瑛 撰稿 / 管院編修)

:: top ::

# 【財管系】CSR意識提升

財務管理學系(以下簡稱財管系)除了教授學生專業的財務金融知識外,近年來也注重社會企業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系上老師逐漸將CSR融入服務中,學生也參與比賽,主題與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有關。





七月三十日社企中心舉辦「影響力投資與評估講座及實作工作坊」,旨在瞭解社會影響力評估之本質、內涵及其多元應用與相關職涯發展。本次工作坊中山大學財管系鄭義副教授以其指導之SROI研究團隊所進行的個案研討說明「影響力投資與評估」,並由台灣SROI認證高階執業師劉凱琳、柯勇全及林祐翠分享經驗,提供對於社會影響力評估有興趣之人士研習機會,了解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SROI)及ESG職涯未來發展趨勢。



財務管理學系 鄭義副教授


台灣從2020年的Covid-19疫情肆虐到2021年的旱象,以及對於永續發展的忽視所引發之系統性風險,都顯示推動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刻不容緩。而影響力投資正是國際間展開積極行動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來受到各國企業與政府重視。去年亞太社創高峰會更是以投資亞洲為主軸,持續倡導影響力投資。至於社會影響力評估工具則較常使用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分析法,不僅能使外界清楚知道專案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力,亦能作為內部績效評估之參考,其適用對象除非營利組織外,也適用於社會企業、營利事業、公部門等。英國政府協助Social Value UK以及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於2012年出版「社會投資報酬率指南」(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用來衡量受到干預活動影響之利害關係人的改變,並計算改變所帶來的影響與社會價值,以貨幣價值將結果呈現。更重要的是SROI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可透過進一步分析,作為決策參考的依據,提升社會整體福利管理的效益。



鄭義副教授與線上參與者合影

本活動結合台灣SROI認證高階執業師之經驗分享、實務指導以及財管系鄭義副教授指導之SROI研究團隊個案執行分享,提供本校對於社會影響力評估有興趣之師生進修研習機會,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影響力投資職涯未來發展之可能趨勢。最終期盼透過多元推廣,引領中山大學師生積極參與並朝向SDGs目標前進。
本次講座採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約有55個學員參與,學員來自產官學各界。台灣蓋婭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林盈也是此次課程活動學員。林盈表示,SROI及ESG對於台灣的新創產業尤其重要,特別是蓋婭以全球高端農業生技為發展願景,此次課程,更能幫助公司對於ESG經營策略的規劃、更快速的擴大社會影響力。
課程綱要:
一、 影響力投資的緣起與發展、影響力企業國際個案商業模式探討
二、 SROI簡介、評估經驗分享與實作
三、 SROI執業師認證與職涯發展
四、 新創團隊及公部門SROI工具之運用
五、 ESG指數基金與企業永續策略
六、 個案研討與諮詢輔導

:: top ::

# 【公事所】學生做中學 實踐SDG永續作為

公事所重視公共管理知能的培育和社會責任的實踐。在這培育過程中,經常安排學生實地走訪社區,運用課程中所學之知識與技能,深入挖掘社區的需求,並親自動手實際解決社區問題。2022年公事所學生分為兩個場域進行實習,一組由謝政勳老師指導,以「扭轉記憶:扭出旗山糖廠社區生活史」為主題,於「高雄市旗山區糖廠社區」進行實習;另一組則由游尚儒老師指導,在「高雄市梓官區蚵仔寮社區」協助推動「海邊聊寮:蚵仔寮多元文化挖掘計畫」。此外,學生也在彭渰雯和謝政勳老師的指導下,協助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推動「基層女性參政培力計畫」。



中山公事所與糖廠社區協會合影

早在2017年,公事所師生團隊就曾踏入旗山糖廠社區,辦理「百年糖廠 X 青年世代願景工作坊」大專生營隊,為了延續校園與社區的連結與創造永續社區規劃,中山公事所師生2022年再次回到旗山糖廠社區,從社區踏查開始,逐步解決社區現有問題。



長輩們分享對糖廠記憶的故事與照片

糖廠社區周邊聚落有許多屬於當地的文化與故事,但近年因人口老化、就業困難等問題,導致年輕人口外移,許多地方文化、歷史記憶逐漸消失。為此,公事所學生運用公民參與模式-「公民咖啡館」,在旗山糖廠社區辦理「時光倒流工作坊」,以「青銀共創」理念邀請長者與學生一起發掘曾經在糖廠社區周邊發生的生活趣事,共同討論並蒐集社區的回憶與老照片,藉由挖掘過去生活聚落獨特的文化與歷史脈絡,保存在地生活歷史記憶。



公事所學生與長輩交流互動

後續成果則透過資源盤點與訪談,協助社區彙整文史資料,以文字紀錄記憶並予以數位化,結合AR明信片及社區各式扭蛋等手作文創品,讓傳統價值以當代創意形式再現,達到共同分享互惠、青銀共創,提升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及在地認同的目標。



學生介紹辦理工作坊的核心目標

2022年的另一實習場域為蚵仔寮社區,此社區以漁業和觀光業為主軸,當地人口主要由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籍住民所組成,屬於多元文化族群社區,為數不少的新住民為生活、為家庭而打拚,在靚麗的漁村文化中成為一筆又一筆獨特的色彩。公事所學生在老屋教室舉辦了一場「海邊聊寮工作坊」,以活動引導新住民分享在蚵仔寮生活故事,傾聽他們為生活飄洋過海的心境,希望透過工作坊與社區連結,傾聽在地居民的心聲。



學生以輕鬆活動讓新住民分享生活故事

後續也將透過社區踏查及工作坊辦理,實地訪談蚵仔寮的居民及商家,瞭解當地特色美食及地景風貌,並設計「蚵仔寮美食及觀光地圖」小冊子及影像紀錄,期許能協助推廣在地旅遊,讓外地遊客對於當地有初步認識,也讓蚵仔寮的美好讓更多人了解。



中山公事所與工作坊與會者合影

公事所師生也在「基層女性參政培力計畫」看到在社區工作中,女性志工為數眾多,台灣基層村里長只有16.6%是女性,形成了明顯「有責無權」的垂直隔離現象現況。為呼應聯合國SDGs的「性別平等」目標,提升女性村里長比例,公事所在彭渰雯所長與謝政勳老師帶領下,協助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在台北、高雄、台中舉辦三場實體,以及兩場線上全國場的「女村里長參選培力工作坊」。



台北場工作坊學員與公事所師生合影


女村里長參選培力工作坊:線上全國場學員合影

工作坊邀請各縣市績優村里長進行競選策略與女性領導經驗分享,也介紹適合村里長在社區推動的議題、公私部門資源、計畫書撰寫及不一樣的開會方法,以促進更有吸引力的公共討論。學生們從工作坊概念的發想、講師的人選以及課程的設計中,學習到了基層參政的意涵與性別平等的理念。



學員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參選策略

除此之外,也由彭渰雯所長擔任主編,帶領公事所碩博生共同撰寫《里長可以這樣做—村里社區經營手冊》一書,成為培力工作坊的教材,讓有志者對於社區工作有更積極的想像與作為,促進社區治理的「質變」。此書透過台灣婦全會出版後,也贈送給38位合作村里長,以及51個相關議題的NGO/NPO團體,透過這些合作夥伴推廣社區經營議題,共計贈出400冊。此書也獲得廣大迴響,讓許多有志之士了解社區經營的不同面向,協助他們進行社區公共參與,也有許多里長候選人,將書中的內容放入他們的參選政見,期待未來可以在社區中實踐。



《里長可以這樣做—村里社區經營手冊》主編與作者群

公事所師生秉持著實現SDG4的優質教育及SDG17多元夥伴關係的宗旨,提供學生知能,並帶領走出教室,進入社區,建立多元的夥伴關係,以經驗與策略推廣更有效的公民社會合作;而在不同的計畫中,也力求達到性別平權、永續城鄉等永續發展指標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 top ::

# 【環境資訊中心】新聞

今年地球自然資源已用完,7月28日起進入生態負債
7月28日,人類再度迎來今年的「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代表在這一天,我們已經耗盡當年度地球的永續資源。在2022年剩餘的時間裡,都將以透支的方式消耗地球資源。


研究員於1990年代初設計這套評估方法。根據這項指標,養活全世界的人口,要1.75個地球的資源才夠。每個國家地區帶給地球的負擔也大不同。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主席瓦克爾納格(Mathis Wackernagel)舉例,如果每個人都跟美國人一樣的生活方式,那地球超載日會落在3月13日。



按照各國/全球人類生活的方式,多大的土地才能支撐我們的消耗?
圖片來源:地球超載日官網

減少畜牧資源 NGO籲:少吃肉 不浪費食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全球生態足跡網絡兩家非政府組織將矛頭指向食品生產系統及其龐大的生態足跡:「整體來說,地球上超過一半(55%)的生物承載力(biocapacity)是用來養活人類。」



1971至2022年的地球超載日。照片來源:地球超載日官網

WWF法國分會的康內(Pierre Cannet)說,很大一部分的糧食和原物料是用於畜牧,人們再吃掉這些動物。歐盟63% 的耕地與動物生產直接相關。


二家非政府組織主張在富裕國家應減少肉品消費,他們解釋,「農業不僅排放溫室氣體、降低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退化,並且使用大量淡水資源,導致森林減少與氣候變遷。」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的梅赫斯(Laetitia Mailhes)表示,如果可以將肉品消費量減半,地球超載日就可以延後17天。由於全世界1/3的食物被浪費掉,所以限制食物浪費可將超載日延後13天,這一點也很重要。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姜唯 編譯;陳文姿 審校
※參考資料:
(1) AFP/France24(2022年7月28日),Alarm as Earth hits 'Overshoot Day' Thursday: NGOs

(2) Earth Overshoot Day


《以上感謝環境資訊中心同意轉載本篇新聞。》

:: top ::

若有任何與本刊內容相關的意見,歡迎給予我們回饋,信箱:orsa@cm.nsy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