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院週報(如果你無法觀看此電子報,請點選連結觀看網頁版本)
發行人:黃三益院長  出刊日期:2019-08-27
本期內容
* 【行傳所】鄭安授:倫理課程的核心在於理解自己動機與尊重別人想法
* 【資管系】培育未來人才 中山資管舉辦高中生機器人程式設計體驗營
* 【資管系】助地方經濟發展 產學合作推台灣小吃特色評比
* 【人管所】助學童展翅高飛 捐贈新光國小畢業生獎助學金
* 【人管所】Be A Giver!陳嬿婷善用人資專長為求職者履歷健檢
* 管院水電用量

* 本期內容

# 【行傳所】鄭安授:倫理課程的核心在於理解自己動機與尊重別人想法

「倫理即是人與人、人與物(資訊)之間的關係」行銷傳播管理所鄭安授助理教授如此解釋倫理的意義。他希望在教授「資訊素養與倫理」課程時,學生可以學會認識自我、判斷自己與人事物之間的關係,進而尊重他人的思考方式。鄭老師指出,在課堂的第一週,他會提出開放式問題(例如:快樂是什麼呢?)讓學生寫出三至五個答案貼在白板上,經過全班討論將答案分類,先引導學生區辨自己的想法後,鄭老師再帶出各種倫理相關理論,讓同學瞭解自己的思考脈絡與哪種理論較相近(例如:功利主義、目的論、結果論等)。

「要判斷同學是否真的有學到倫理觀念是很困難的,必須要從實際的行為觀察。」在課堂中,鄭老師也會透過案例討論及情境模擬,瞭解同學的學習成效。他會指派不同的倫理議題情境給各組,每一個案例的角色有不同的背景設定,同學必須提出該角色會有什麼想法或行為,並須引用課堂學習的理論解釋其思考脈絡。透過同學的論述,老師再從中評估學生們是否真的理解這些理論,並能透過該理論去支持自己的選擇及行動。鄭老師再次強調,課程的重點在與「理解自己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

在行傳所開的「資訊素養與倫理」課程,鄭老師也特別加重在新聞、媒體倫理的著墨,課程設計要求同學關注新聞,並提出他們對於有違媒體倫理的案例和觀察,例如同一個新聞事件,為什麼A媒體採取這樣的報導方式,而B媒體採取另一種報導方式,進而思考可以用何種理論解釋不同媒體的切入觀點。鄭老師表示,藉此過程希望培育同學能以多種不同角度、層面去看事情,學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外,鄭老師也時常提醒大家,在資訊爆炸、假新聞氾濫的現今,自己不確定的訊息內容就不要任意散播,「通常過於煽動、情緒性的標題或內容大部分都帶有特地立場,這類文章不一定客觀。」大家可以試著去分析新聞資訊的真實性,建立自己的判斷力。

而談到對與管院系所能提供給倫理授課教師的支援,鄭教授表示管院設有「落實倫理、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之作為」的獎勵補助就可見對老師們的支持,也讓他有動力走出課堂外推展倫理素養課程。「像上學期就有兩次機會進到國小班級,利用上課前的晨光時間,讓研究生設計活動帶領小朋友瞭解什麼是媒體素養,大家的反應都很熱烈!」老師也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持續進行,幫助學童從小建立媒體倫理觀。最後,由於現今線上的倫理個案多是國外個案,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的案例有時不能完全貼近我們的生活,因此他也期待未來台灣能發展更多本土個案研究,可以引起更多人對於倫理素養議題的興趣與共鳴。



:: top ::

# 【資管系】培育未來人才 中山資管舉辦高中生機器人程式設計體驗營

許多高中生都是在面臨升學考試或選填志願時,才去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各校的學系在學什麼。為了幫助對於資訊管理有興趣的高中同學們更早瞭解學習項目,並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將專業領域的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的目標,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舉辦「機器人程式設計體驗營」。這時下火熱的主題吸引了70位來自全國的高中生參與,在為期兩天一夜的營隊中,藉由簡單的程式撰寫瞭解運算思維的原理,讓學生對程式設計有基本的認識,更有機會探索自身興趣及發展未來生涯所需之技術專業知能。

資管系教師透過簡單明瞭的教學方式和圖形化介面的編譯器,讓沒有程式基礎的高中生也可以瞭解課程內容,並學會基礎的程式邏輯。除了上課外,營隊也設計闖關遊戲,讓隊員除了上課學習,也能在遊戲中實際操作、活用程式基本概念,加深隊員們的實作能力。學生們在開發程式的過程中若遇到問題,老師和助教都會一步步引導學生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中山資管辦理此活動期望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強化高中生對於機器人系統程式設計的應用概念、培養寫程式的熱忱,有朝一日成為資訊領域的人才。


:: top ::

# 【資管系】助地方經濟發展 產學合作推台灣小吃特色評比

服務科學是指在面對複雜的產業時,從人的需求出發,利用嚴謹的科學方法及跨領域的專業(例如:管理、工程、科技等)導入服務業的營運中,發展改善適合顧客的服務流程、提高組織服務的效率。中山管院資管系黃三益教授及徐士傑教授以他們在服務科學專業領域的經驗與傳統小吃結合,以台灣刈包與筒仔米糕為標的,挖掘其歷史發源、文化、食材元素並建立資料庫,一方面幫助消費者找到喜歡的店家,另一方面也促進店家改善餐點,幫助當地經濟發展。

研究團隊由中山資管兩位老師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事業系許惠媚副教授和學生組成,過去曾在「看見台灣基金會」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套台灣美食-食材、料理、餐廳和達人的盤點架構和發掘方法。本次計畫則以此套流程套用在高雄及台南區域的刈包與筒仔米糕兩項小吃,發掘台灣刈包與筒仔米糕的文化與元素、發展出小吃特色的盤點準則,據以評估並推薦店家,以驗證「台灣特色發掘流程與步驟」之可行性。

黃三益教授指出,以人為本、價值共創是服務科學的核心理念,他們首先觀察到台灣有許多特色小吃可能因歷史來源及地區性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吃法、配料),進而鎖定刈包與筒仔米糕。透過挖掘學術文獻、媒體報導、網路及書籍等方式蒐集兩種小吃的背景資料(例如:起源、食材與做法、配料、食用節日等),並深度訪談地方耆老、飲食專家及食品製作者,輔以消費者評價用詞歸納其應具備的特色,並建立盤點架構與評分細項表,以刈包為例,評分項目包含視覺、味覺、嗅覺、口感、店家環境、炊具、選擇性、餐點準備過程、服務品質、店家所在地、知名度、性價比等;每大項再分出細項,每個評分細項皆有個別的評分準則。最後,則由訓練過的訪查員實地至店家享用刈包與筒仔米糕並評分,將所有店家及評分資料建置資料庫。下表為其中一個評分項目的例子:



此研究團隊將服務科學的專業套用到台灣在地小吃,重現刈包與筒仔米糕的文化、歷史和製作方式,讓這兩種平凡常見的小吃,從學術研究及產學合作的角度得到重視。而除了食材本身的評比,也有店家的評比。若店家想瞭解大眾目前去用餐時,會注意的面向,可參考此評比的清單,逐項改善,進而提升服務及食材的品質,帶動小吃業的發展。

:: top ::

# 【人管所】助學童展翅高飛 捐贈新光國小畢業生獎助學金

對於國家未來棟樑的關懷也是不遺餘力,中山人管所校友會於2018校友回娘家活動後,將部分結餘款以校友會名義再度回饋給社會。本次捐助對象由人管所碩專班92級的張玉盟校友提議,以每個班級1名學生各1000元(共10班)的方式,獎助新光國小應屆畢業清寒優秀學童。金額雖然不大,但帶著人管所叔叔、阿姨滿滿的祝福,期待能藉此鼓勵家境困苦但仍努力勤學的孩子們。


助學童展翅高飛 捐贈新光國小畢業生獎助學金

:: top ::

# 【人管所】Be A Giver!陳嬿婷善用人資專長為求職者履歷健檢

人管所在職專班陳嬿婷在軟體業擔任招募管理師時,發現許多面試者的經歷及成就豐富,卻沒有精準呈現在履歷上,因資料不完整而導致用人單位認為面試者資格不符。這樣的情況讓她時常替雙方感到可惜。恰巧她看到一網路求職平台的活動「Be A Giver-一場以幫助為實的社會運動」,讓她開始思索是否能利用自己在中山人管所學到的專業及在業界多年的經驗回饋社會、幫助更多的求職者獲得面試機會進而找到工作?秉持著與社會共好的初衷,陳嬿婷成為「Giver」志工,希望可以以面試官看履歷的觀點和建議分享給求職者。

一年半以來,即便下班後還要撥出時間為求職者的做履歷健檢,陳嬿婷仍樂在其中,「因為以前很希望有人能幫助我釐清我適合做甚麼工作,現在可以幫助別人,讓我很有成就感。」做履歷健檢時,她不僅是修改履歷上的文字,而是透過與對方討論、引導對方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讓他知道要申請的職務,該職務實務上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以免對方可能未有相關經驗或找到錯誤的資訊,而誤解工作內容,增加求職的挫折感。除了像一盞明燈指引對方外,「求職者主動分享應徵上理想工作,是讓我不斷幫助別人的動力來源之一,我也等同獲得了那間公司的認同。」

同時,「被信任感」是陳嬿婷認為擔任人資工作或「Giver」最大的收穫,她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求職者A進公司半年後對工作內容不甚滿意而萌生轉職念頭,透過網路求職平台投遞履歷並媒合到了我這裡。我只花了20%的時間改履歷,而80%的時間幫助他釐清目前工作上的困難,並以人資的角度鼓勵他主動跟主管溝通。」三個月後,陳嬿婷主動關心A的現況,他表示沒有要離職了,因為在跟主管談過後,他解開對公司的誤會也對自己的工作定位更清楚了!「得知情況後,我覺得有點吃驚,因為我們素昧平生,他卻願意接納我的意見後付諸行動,讓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對方對我專業上的肯定,更多的是信任。」陳嬿婷認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另外一個人的啟蒙者,當我們有能力時,記得伸出手互相幫助。

從就讀人管所、到業界擔任人資工作,再兼任「Giver」的志工,為了就是不要忘記自己做人資的初衷,秉持著「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管理人才的KSA(K指得是知識knowledge、S是技術Skill、A是態度Attitude)」的想法,陳嬿婷希望這個初衷不是僅單向在企業端完成,希望人才端在求職時也能更瞭解企業、工作的知識、技術及態度,而最重要的,是她懂得分享,盡一己之力將所學貢獻給社會。


人管所在職專班陳嬿婷 給予求職者建議

陳嬿婷成為「Giver」志工,希望可以以面試官看履歷的觀點和建議分享給求職者

:: top ::

# 管院水電用量

水電的效率管理,是本院的追求永續的基本工作項目之一。自管院將燈具汰換為LED節能燈管後,節能效果已顯現出來。從圖可見,較諸去年同期,本年一至七月的整體用電量減少的度數高達73,882 度,達11.3%。在高峰用電季節的六月,節能度數更高達38,552度,減少的幅度達28.7%!
用電量

用電量
用電量

用水量
用水量方面,則是較去年同期增加許多,如下方圖表。增加之原因確定為管線老舊而導致嚴重漏水,台水人員與管院的總務人員耗費一番心力才抓到嚴重的漏水處,並於七月完成管線改善之工程。加上去年開始,台水公司已將學校不準確的水表全面更新,更新過後的水表記錄的用水度數比起去年更加精準,種種原因之下,產生用水度數較去年同期飆升的情況。

:: top ::

若有任何與本刊內容相關的意見,歡迎給予我們回饋,信箱:media@cm.nsy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