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南臺灣跨領域科創中心成立 中山大學幫產業健檢(中山新聞)
2016-05-16/中山新聞
為協助國內產業找出問題並引進技術解方,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政府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成立「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三方今(16日)簽署合作意向書,並盛大舉行揭牌儀式。未來該中心將以南部縣市產業做為研究主軸,透過中山大學平台,串連南部各大學與工研院進行產業先期研究。
中山大學強調,中山將擔任南部大專校院領頭羊角色,幫產業健檢,並找出問題癥結,引入產業所缺乏的技術,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從年輕人領22K爭議,到高雄氣爆管線問題,都是該中心未來欲解決的重點。
揭牌典禮出席貴賓冠蓋雲集,包括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高雄市長陳菊、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與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等首長。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有鑑於知識創新研發作為城市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期盼工研院與中山大學能共同合作,吸引更多高階研發人才到高雄。此外,陳市長也呼籲國營事業應提高研發人才的比例,讓學研能量持續挹注在地產業,提升高雄在地青年就業的薪資水平。
中山大學表示,未來將配合南部產業需求,選定複合材料、光通訊、醫療器材、能源管理等多項議題,籌組聯合研發團隊,進行合作規劃,並針對循環經濟、汙染防治等重大產業科技議題調查研究。該中心未來將結合中山六大學院跨領域學術及產學能量,針對產業及社會亟需解決的困難,如年輕人領22K爭議、高雄氣爆引發的地下線管線問題等商討解方。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強調,中山大學於南部深耕已久,現今產官界的需求,已非憑單一技術可解決,急需發揮跨域合作能力,尋找藍海所在。因此,本次中心的成立,最大的賣點即於如何觸發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吸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期待能與工研院及高市府激盪出創新火花。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則表示,工研院為協助南台灣產業,目前有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資通所、材化所、綠能所、生醫所6個技術單位及7個業務單位進駐於南部院區,此次「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將增加電光系統所、機械所、巨資中心、服科中心4個技術單位的投入,最重要是將依據南部產業需求進行選題。
針對年輕人領22K爭議,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吳仁和指出,產業若不創新,價值就不可能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為員工加薪;如果把現今所需的技術找到了,便可進行人才培訓及研發,讓員工具備所需的知識與技術,幫助產業升級。
中山管理學院院長陳世哲強調,由管院團隊提出之「產業先期調研計畫」是針對高市府的產業政策需求擇定南部特色產業,匯集電子商務、行銷傳播、品牌策略和人力資源等領域專家,深入分析產業鏈中所缺乏的技術與資源,再進一步聯合團隊研發並導入專業技術,協助產業發展特色產品與服務。
至於高雄氣爆引發的地下管線問題也亟需仰賴跨領域科技創新解題。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王朝欽表示,產業若對地下管線位置不清,一不小心便會挖斷管線引爆災害,歐洲(如法國)在幾年前便已開發將電子標籤(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為RFID ,又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為一種通信技術)貼在管線上,不同管線有不同的電子標籤,因此未來施工或是救難等,皆可由地面上偵測地下管線種類及位置,不過相關作為還有待法律配套進行。
 南臺灣跨領域科創中心成立 中山大學幫產業健檢 |
 南臺灣跨領域科創中心成立 中山大學幫產業健檢 |
:: top ::
工研院跨領域中心 為南部產業找對策(聯合新聞網)
2016-05-16/聯合報/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為了替南部產業發展問題找對策,工研院與高雄市政府、中山大學共同成立「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三方16日在中山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並舉行揭牌儀式。中山大學更發出豪語表示「要解決年輕人長期以來領22K的困境」,將號召產業界和學界成立團隊,幫南部重點產業進行「健檢」對症下藥,讓產業升級、員工也加薪。
由工研院主導的「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是以南部縣市產業做為研究主軸,將透過中山大學平台,串連南部各大學與工研院進行產業先期研究。工研院目前將在該中心投入電光系統所、機械所、巨資中心、服科中心4個技術單位,依據南部產業需求進行研發工作。
工研院長劉仲明說,未來將針對產業提出的創新技術,結合產學界研發,將創新技術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山大學教授資管系吳仁和表示,南部產業若不創新,價值就無法增加,遑論為員工加薪,該校管院團隊提出「產業先期調研計畫」,第一階段鎖定醫療器材、複合材料、農業生技與健康產業,將由產業界專家及教授群組成顧問團,深入分析產業鏈中缺乏的技術與資源,透過研發將創新技術導入特定產業,產業價值提升了,就能進一步帶動中小企業,突破年輕人起薪只有22K的困境。
 工研院、高雄市與中山大學共同成立「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三方16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將串連南部產學界專家為重點產業健檢,引入產業缺乏的技術,從年輕人領22K爭議,到高雄氣爆管線問題,都是該中心未來欲解決的重點。記者蔡容喬/攝影 |
:: top ::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 聚焦產業升級(中評社)
2016-05-17/中評社
中評社高雄5月17日電(記者 高易伸)由工業研究院、台灣中山大學與高雄市政府合作成立的“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16日於中山大學舉辦簽約及揭牌儀式。
為配合南部產業需求,該中心選定複合材料、光通訊、醫療器材、能源管理等多項議題,籌組聯合研發團隊,進行合作規畫,並針對循環經濟、污染防治等重大產業科技議題,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提出可發展的創新技術及產業化模式。未來將以跨領域、創新技術,透過產官學研合作,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中山大學校長、準科技部長楊弘敦強調,中山大學在南部深耕多年,現今產官界需求已非憑單一技術可解決,急需發揮跨域合作能力尋找藍海。中心成立最大賣點在於如何觸發跨領域合作創新,吸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非常期待能與工研院及高市府激盪創新火花。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強調,工研院長期致力於新技術產業化,以跨領域的創新系統進行整合,如今已經累積許多能量,期待打通最後一哩路。工研院將以過去40多年累積的技術及產業化能量,透過已建立的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進行快速拼圖,跟當地產業結合,提升南台灣產業的創新能力,找到產業新亮點,成功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感謝工研院進駐高雄,以跨領域、創新技術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期盼未來與工研院、中山大學共同合作,吸引更多高階研發人才到高雄。
目前高雄市政府已準備三層樓,近1500坪空間,提供“經濟部”相關推動辦公室及法人單位進駐高雄。此次工研院進駐高雄,使用一層樓空間,成為第一個進駐單位,高雄市經發局提供單一窗口,大力歡迎其他單位持續與其接洽。
.jpg)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16日於中山大學舉辦簽約及揭牌儀式,未來將聚焦南台灣產業轉型升級與跨域合作。(照片:高雄市政府提供) |
.jpg) 左一起,工研院長劉仲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高雄市長陳菊齊為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簽約、揭牌。(照片:高雄市政府提供) |
:: top ::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 揭牌成立(中時電子報)
2016-05-16/中時電子報/曹明正
高雄市政府與工研院、中山大學合作,成立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16日於中山大學舉行簽約及揭牌儀式,高雄市長陳菊致詞時表示,感謝工研院進駐高雄,以跨領域、創新技術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陳菊說,高雄一路走來辛苦,新興產業在高雄成長茁壯相較其他五都少,而高雄重要產業為金屬扣件業,全世界所需金屬扣件主要由高雄輸出,占總供給量3分之1。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正式啟用,對於未來與工研院及中山大學一起合作充滿期待。
陳菊指出,市政府已準備3層樓,將近1500坪的空間,提供經濟部相關推動辦公室及法人單位進駐高雄,此次工研院進駐高雄,使用一層樓空間,成為第一個進駐單位。
(中時即時)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16日舉行簽約及揭牌儀式,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左)、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中)、高雄市長陳菊代表簽署三方合作意向書。(高雄巿政府提供) |
:: top ::
高市府、工研院、中山大攜手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揭牌(經濟日報)
2016-05-16/經濟日報/李福忠
為促進南台灣產業永續發展,高雄市政府、工研院、中山大學三方攜手,共同成立「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16日由高雄市市長陳菊、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代表,在中山大學國研大樓舉行簽約及揭牌儀式。
「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將配合南部產業需求,選定複合材料、光通訊、醫療器材、能源管理等多項議題,籌組聯合研發團隊,進行合作規劃,並針對循環經濟、污染防治等重大產業科技議題,進行調查研究,希望能進一步提出可發展的創新技術及產業化模式,透過產、官、學、研合作,以跨領域、創新技術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高雄市長陳菊致詞時表示,有鑑於知識創新研發作為城市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希望工研院與中山大學能共同合作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吸引更多高階研發人才到高雄,也呼籲國營事業提高研發人才的比例,讓學研能量持續挹注在地產業,提升高雄在地青年就業的薪資水平。陳菊強調,高雄市政府已備妥3層樓、近1,500坪的辦公空間,提供經濟部相關推動辦公室及研發法人單位進駐高雄,工研院主動進駐,並包下一層樓,成為第一個進駐單位,歡迎未來其他單位持續與市府接洽。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表示,中山大學於南部深耕已久,本次中心的成立,最大的賣點即在於如何觸發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吸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非常期待能與工研院及高市府激盪出創新火花。尤其,南部地區長期處於資源不均的狀態,資源應該用在刀口上,南部有好的產業,如何協助產業轉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楊弘敦強調,自助方可人助,機會應該運用努力才易成功。今天,大家能攜手並團結的坐下來針對問題、方向討論及解決,這表示南部比以前更有機會,我們應該更努力,多些成果的展示,讓北部,甚至國際看到南部的努力成果,我對南部相當有信心。
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工研院為協助南台灣產業,目前有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資通所、材化所、綠能所、生醫所6個技術單位及7個業務單位進駐於南部院區。
此次「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將增加電光系統所、機械所、巨資中心、服科中心4個技術單位的投入,最重要是將依據南部產業需求進行選題,進而聯合南部大學的研發能量,以試量產及場域驗證等模式,協助產業進行研發成果產業化,同時也希望更積極的成為南部產業發展的智庫,提出南部產業創新具體建言,並透過產官學研合作,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未來,「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將挹注資源、加速南台灣產業轉型至創新型產業,觸發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帶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並提高在地青年薪資水平、吸引各階層各方位的人才進入,甚而轉接國際鏈結、強化全球市場競爭力。
 與會各界長官共同為「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揭牌。 李福忠/攝影 |
 除高雄市長陳菊、工研院院長劉仲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三方代表外,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經發局局長曾文生、產業代表長興化工副董事長蕭慈飛及中山大學一級主管皆與會。 李福忠/攝影 |
:: top ::
助產業轉型 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揭牌(大紀元)
2016-05-17/大紀元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工研院攜手高雄市府、中山大學,籌組聯合研發團隊,16日舉辦「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簽約及揭牌儀式,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表示,工研院過去累積40多年研發量能,希望透過與產業結合,把創新技術與衍生產品,成功產業化,透過產官學研之合作,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高雄市長陳菊、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以及工研院長劉仲明三方共同簽屬合作意向書,並成立「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針對循環經濟、汙染防治等重大產業科技議題,進行調查研究,以進一步提出可發展的創新技術及產業化模式。
陳菊表示,希望工研院與中山大學能扮演知識創新研發領頭羊角色,帶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吸引人才到高雄,提升在地青年薪資水平。楊弘敦強調,中心成立在於觸發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吸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非常期待能與工研院及高市府激盪出創新火花。
.jpg) 高雄市政府、工研院、中山大學16日舉辦「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簽約及揭牌儀式。(記者李怡欣/攝影) |
:: top ::
強化產業創新 工研院進駐高雄(工商時報)
2016-05-17/袁顥庭/台北報導
為促進南台灣產業永續發展,高雄市政府、工研院、中山大學於昨(16)日在中山大學舉辦「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簽約及揭牌儀式。工研院院長劉仲明強調,將以過去40多年累積的技術及產業化能量,透過已建立的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進行快速拼圖,跟當地產業結合,協助南部產業轉型升級。
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希望工研院與中山大學能共同合作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吸引更多高階研發人才到高雄。此外也呼籲國營事業提高研發人才的比例,讓學研能量持續挹注在地產業,提升高雄在地青年就業的薪資水平。此外,陳菊說明高雄市政府已備妥3層樓、近1,500坪的辦公空間,提供經濟部相關推動辦公室及研發法人單位進駐高雄,此次工研院主動進駐高雄,並包下一層樓,成為第一個進駐單位。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強調,中心的成立,最大的賣點即在於如何觸發跨領域合作的創新,吸引更多產業與中心合作,非常期待能與工研院及高市府激盪出創新火花。
劉仲明強調,為協助南台灣產業,目前有智慧微系統科技中心、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資通所、材化所、綠能所、生醫所6個技術單位及7個業務單位進駐於南部院區。此次「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將增加電光系統所、機械所、巨資中心、服科中心4個技術單位的投入,最重要是將依據南部產業需求進行選題,進而聯合南部大學的研發能量,以試量產及場域驗證等模式,協助產業進行研發成果產業化。
劉仲明說,工研院長期致力於新技術產業化,以跨領域的創新系統進行整合,如今已經累積許多能量,期待打通最後一哩路。在經濟部支持之下,不但要研發創新、更需要跟產業緊密結合。這次希望為高雄帶來最大的能量,把很多創新的技術與衍生的產品成功產業化。
(工商時報)
 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揭牌,左起為工研院長劉仲明、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高雄市長陳菊。圖/工研院提供 |
:: top ::
澎湖海洋風格特色民宿 宛若置身船艙(中央社)
2016-05-15/中央社
(中央社澎湖縣15日電)號稱5星級的「凱樂瑪麗」特色民宿今天開幕,冠蓋雲集,澎湖縣長陳光復特別裝扮「海賊王」率領小海賊來道賀,為民宿增添精彩話題。
由航運董事長洪煌景*投資新台幣4000萬元改裝的「凱樂瑪麗」特色民宿,縣長陳光復還特別打扮成「海賊王」引領一群小賊到場祝賀,現場引起一陣騷動,即興演出,笑聲不斷,現場還送出住宿券。
「凱樂瑪麗」特色民宿位於馬公商港的港埠大樓旁,內裝全部以海為家來設計,引進日本動漫海賊王,包括有魯夫房、索隆房、娜美房、香吉士等房間,感受海賊王逐夢冒險精神,其中最大特色是海景套房,可一覽馬公最美麗的港灣。
董事長洪煌景表示,自己來自澎湖海島,又從事航運事業,新設立的民宿風格採用來自船上的設備來裝置,諸如船頭櫃以引擎活塞作擺設,營造不同的氛圍,讓旅客宛如置身在船艙裡與海洋中,帶給旅客不同的感受與刺激。1050515
*洪煌景為中山EMBA-1校友
 「凱樂瑪麗」特色民宿15日正式開幕,地點位於馬公商 港的港埠大樓旁,內裝全部以海為家來設計,引進日本 動漫海賊王,包括有魯夫房、索隆房、娜美房、香吉士 等房間,感受海賊王逐夢冒險精神,其中最大特色是海 景套房,可一覽馬公最美麗的港灣。 中央社 105年5月15日 |
特別裝扮「海賊王」率領-小海賊來道賀,為民宿增添精彩話題。-中央社 105年5月15日.jpg) 號稱5星級的「凱樂瑪麗」特色民宿15日開幕,冠蓋雲 集,澎湖縣長陳光復(左6)特別裝扮「海賊王」率領 小海賊來道賀,為民宿增添精彩話題。 中央社 105年5月15日 |
 號稱5星級的「凱樂瑪麗」特色民宿15日開幕,冠蓋雲 集,澎湖縣長陳光復特別裝扮「海賊王」率領小海賊來 道賀,為民宿增添精彩話題。 中央社 105年5月15日 |
:: top ::
舊振南董座李雄慶 談品牌再造(中時電子報)
2016-05-19/中時電子報/蔡淑芬
擔任主講人,邀請舊振南食品董事長李雄慶(右4)與談。圖/蔡淑芬.jpg) 商發院經營實學講堂本次主題為「品牌經營-創造企業成長的無限可能」,由商發院董事長徐重仁(左4)擔任主講人,邀請舊振南食品董事長李雄慶(右4)與談。圖/蔡淑芬 |
商發院從今年至今已持續舉辦5場「經營實學講堂」,昨(18)日舉行第5場,主題以「品牌經營-創造企業成長的無限可能」為題,除商發院董事長徐重仁每場介紹日本流通品牌故事外,邀請舊振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雄慶*分享百年老店重塑品牌成功經驗。
徐重仁介紹日本東京日本橋的一家醬料老店「茅乃舍」,將店鋪空間設計成與消費者互動的場域,把企業文化深植消費者心中。他觀察,百貨店家常常只有在周年慶才有業績,他認為,百貨業可以思考平常如何運用空間經營,提升平常營業效益。
創立於清朝光緒年間的舊振南餅舖,近年來的品牌創新受到消費者認同,李雄慶分享自己接手百年品牌,經營品牌的心得和理念,他強調,經營品牌要一步一腳印、基本功扎實要練好,都需要時間累積,他也分享在經營百年品牌的過程中,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以品牌精神維繫,建立核心價值,並吸引年輕族群,除了堅持品牌定位之外,透過市場區隔、多元通路與電子商務平台等方式,重新塑造出品牌的生命力。
李雄慶接著表示,做品牌沒有特別法門,只有認真做,尤其做食品,要非常小心,一定要有規距,企業才能再延續百年。他說,百年品牌唯有豐富文化力、融合生活體驗與不斷地堅持,才能奠定品牌永續經營的根基文化力、融合生活體驗與不斷地堅持,才能奠定品牌永續經營的根基。
商發院院長謝龍發為演講做出9個重點整理,點出品牌經營之道,包括品牌定位、經營理念、傳統與現代結合、品質管理等,都是左右品牌發展的「眉角」。
(工商時報)
*李雄慶為中山EMBA-6校友 :: top ::
響應「新南向」 南部4大學與菲簽署聯盟(聯合報)
2016-05-24/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新政府提「南向政策」,南部多所大學率先響應,中山、高師大、屏科大、樹德科大4校昨在高雄康橋大飯店與菲律賓大學系統 (UP System)簽署聯合宣言,成立台菲學術媒合網路平台,從學術交流出發,未來擴及國際招生媒合到國際發展合作。
台菲五校聯合宣言分別由菲律賓大學系統總校長Hon.Alfredo E. Higher、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中山大學代理校長吳濟華、高師大校長吳連賞、屏科大校長戴昌賢簽署,馬尼拉經濟文化代表處及僑委會官員出席見證。
促成合作的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說,台灣與越南及星馬等國多所交流,與菲律賓少有交集,新政府上台後主張南向政策,這次南部4所大學能與菲律賓大學系統合作是很好的機會,未來印尼、緬甸也是計畫合作的區域。
中山大學代理校長吳濟華不諱言,面臨少子化衝擊,生源是各大學的困擾,中山的博、碩士班僅招到7、8成。現在新政府考慮南向,菲律賓大學系統又需才恐急,是很好的合作機會。
僑委會副委員長田秋堇說,東協10國興起,小英總統很重視南向政策,已成立直屬總統府的新南向政策,台菲大學合作,顯見民間已走在政府前面,是水到渠成。期許台菲兩國以合作取代競爭,互蒙其利。
 台菲5校昨天簽署聯合宣言,成立台菲學術媒合網路平台。 記者王昭月/攝影 |
:: top ::
台菲教育合作 南臺灣四高校攜手南向(大紀元)
2016-05-24/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
.jpg) 台菲五校校長合影。(李晴玳/大紀元) |
因應少子化暨全球化趨勢,南台灣樹德科大、中山大學、屏東科大及高雄師大等四校,23日與菲律賓大學簽署聯合宣言,攜手推動「台+菲學術媒合網路平台」,期能透過國際學術合作交流,分享高等教育資源和能量,有效培育區域人才資本。
簽署儀式昨上午假康橋大飯店舉行,由菲律賓大學系統總校長Hon. Alfredo E. Higher、樹德科大校長朱元祥、中山大學代理校長吳濟華、屏東科大校長戴昌賢、高雄師大校長吳連賞等人共同簽訂。馬尼拉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Ambassador Antonio Basiliok、行政院僑委會副主委田秋堇及康橋旅館董事長陳保成等出席見證。
.jpg) 台+菲五校代表合影。(李晴玳/大紀元) |
田秋瑾表示,台灣近年來在社會公益、青年創業等方面,累積了相當多的科技產業經驗,今南向政策既為新政府的核心政策,我國樂與友邦分享經驗,除進行學術交流,更期待能深化民間產業合作,雙方以合作取代競爭,讓台菲成為區域經濟的親密合作夥伴。
吳濟華指出,受到少子化衝擊,國內高校招生日益困難,其中尤以碩、博士班為甚;現新政府定調南向政策,高雄又為南向主要門戶和基地,基於地理地緣優勢,並考量菲律賓大學刻正積極培育高級人才(博士),簽訂台菲學術合作,可望帶動台灣高等教育能量的輸出。
.jpg) 台菲五校校長進行簽署儀式。(李晴玳/大紀元) |
朱元祥表示,此前,台灣曾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頗多交流,但與菲律較乏交集,今台菲五校結盟合作,除響應新政府南向政策,促進區域人才互動交流;未來與東協高校加強合作,可望帶入更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多樣內容,對於少子化而言,未嘗不是一項重要的正向因素(資源)。
朱並指出,此合作平台,係一種服務性、互動性及整合性的學術媒合平台。平台之運作,將以座談討論方式進行,發揮研究分享、大學參訪及學術媒合的功能,其中包括交換學生、分享教師研究及課程發展等,學生可望經過菲律賓大學全球網路系統,獲得更多學習資源。
主辦單位表示,「台菲學術媒合網路平台」,未來將透過深耕台菲學術社群,分享高等教育資源,共同提升區域資源人力品質,期能進而帶動大學合作、城鎮經濟和社會創業等三合一的學術加值成效。
.jpg) 台菲五校校長簽署聯合宣言,宣誓攜手推動「台菲學術媒合網路平台」。(李晴玳/大紀元) |
責任編輯:杜文卿 :: top ::
|